國際社會熱切期待生物多樣性昆明大會開啓全球環境治理新篇章

人民網聯合國5月21日電 (記者李曉宏)當地時間5月21日,以慶祝“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和第二個“國際茶日”爲契機,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舉辦網絡研討會主題是“通向昆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各方圍繞將於今年10月在雲南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籌備工作進行深入討論。

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聯合國秘書長特雷斯、第75屆聯大主席博茲科爾、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主席阿克拉姆、《生物多樣性公約》執秘穆雷瑪、聯合國糧農組織副總幹事賽梅朵在會上致辭,生態環境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並全面介紹生物多樣性昆明大會籌備工作進展。來自埃及、哥倫比亞安提瓜和巴布達、歐盟、巴西、英國、挪威、哥斯達黎加斐濟、俄羅斯、土耳其、印度、德國等30多位常駐聯合國代表或副代表,各國常駐團官員和中外媒體記者等約200名嘉賓與會。

古特雷斯秘書長在致辭中讚賞中方在籌備昆明大會及全球環境治理領域的重要作用,表示人類正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環境污染三重危機,健康的地球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但我們尚未實現國際社會達成的生物多樣性目標。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們人與自然的緊密關係,應對危機爲我們提供了更好復甦的機會,期待今年昆明大會達成富有雄心水平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所有人都應加入行動,保護自然,共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

博茲科爾主席高度評價中國政府及各方以去年生物多樣性峰會基礎,爲昆明大會籌備工作注入強勁政治動力。博表示,國際社會面臨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進展的難得機遇。新冠肺炎疫情開啓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社會復甦,應對“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加大投入,推進環境友好型復甦。環境領域各項多邊進程應相互促進,更好推動全球發展。爲如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將修復自然同更好復甦有機結合。各方應提升雄心水平,共同制定2020年後框架。

阿克拉姆主席、穆雷瑪執秘、賽梅朵副總幹事高度評價中方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發揮的引領作用,呼籲國際社會更加重視併合作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等環境挑戰,支持生物多樣性昆明大會取得積極成果,不斷提升雄心水平和行動力度,實現疫後更好復甦,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黃潤秋部長在主旨講話中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根基。中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珍視其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國也積極開展國際環境合作,目前昆明大會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已取得積極進展。中方及時協商調整會期,確定大會主題、會標和網站。完善籌備工作方案,制定高級別會議計劃。有序推進邊會和平行活動籌辦,做好會務後勤保障

黃部長強調,目前距離大會召開僅剩下不到5個月,需要各方發揮最高級別的政治智慧。一是凝聚合力,攜手共進。二是全面務實,求同化異。三是調動資源,加大投入。中方將以舉辦昆明大會爲契機,推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進程,確保將其辦成一屆圓滿成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締約方大會,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2050願景

張軍大使在致辭中表示,在去年9月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誠摯邀請各方聚首美麗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2021年是全球環境治理的關鍵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的背景下,國際社會需要深刻思考人與自然關係,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不斷邁進。我們要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順應綠色發展大勢,爲疫後復甦和落實2030年議程提供支撐。我們要加強全球環境治理,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深化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推動達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執行的後2020行動框架。通向昆明之路也是通向未來之路,我們應共同努力,推動昆明大會取得積極、實質性成果,共同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霍夫曼和來自雲南麻栗坡縣沈非還分別從地球大數據、糧食和營養、茶產業發展角度,同各方分享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益經驗和實踐,引起與會代表濃厚興趣。

與會各國大使紛紛讚賞中方和公約秘書處、糧農組織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際舉辦專題研討會,認爲這有助於國際社會加深對昆明大會籌備工作的瞭解,增強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使大家對昆明大會成功更加充滿信心。各方一致表示將積極支持中方主辦昆明大會,期待今年10月相聚“春城”,共同推動大會達成富有雄心的成果,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治理開啓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