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程整改之後仍遭質疑 搭售現象爲何成旅業頑疾
針對近期廣大網友以及攜程用戶對“搭售”行爲的質疑,10月13日,攜程再次做出迴應,提出了以下幾項整改措施:
1.推出“普通預訂”按鈕。“普通預訂”中,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地預訂無默認勾選的機票產品。
2.產品信息明細和輔助表達做得更顯眼,充分尊重用戶的選擇權和知情權。選擇、取消增值產品的選項做得更簡單和明瞭。
3.繼續強化升級我們的售後服務。爲及時聽到用戶反饋,攜程機票已開通專門的售後服務通道,7x24小時爲消費者提供與增值產品相關的服務。
攜程機票將繼續與用戶保持持續的溝通,傾聽各方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做好產品的升級工作,不斷優化機票預訂體驗,並歡迎廣大用戶和媒體對我們進行監督。
攜程的整改措施是否到位?機票預訂流程是否進行了優化?小編再次登陸攜程官網進行了親測。
確實推出了無默認勾選的機票產品 但用戶體驗感有待提升
如圖所示,攜程增加了無默認勾選任何附加產品的“普通預訂”按鈕,但值得注意的是,包含28元車酒券的機票產品,以較爲明顯的橘紅色字體顯示在預訂的第一列,而普通預訂則以並不突出的灰色字體顯示在第二列,在視覺上被弱化了。
當點擊“普通預訂”按鈕後,會彈出一個需要用戶進行確認的對話框。內容則是需要用戶再次確認是否購買接送機、酒店優惠券等附加服務。
由此可見,雖然消費者可以買到“純機票”產品了,但攜程仍然通過字體顏色、增加對話框等形式,引導消費者購買額外的附加服務。此舉雖然並未侵犯消費者的權益,但不免會引來部分用戶的反感,認爲攜程依然“滿滿的套路”,並未向整改措施中寫道的那樣“方便快捷”。
小編於10月15日在攜程上選擇了一張北京至包頭的汽車票,點擊預訂後,價值180元的汽車票實際應付卻變成了200元。仔細一看,原來是默認勾選了20元的汽車出行險!
不難發現,在10月13日的迴應中,攜程只是針對廣大網友強烈吐槽的機票預訂做出了整改,而在汽車票的預訂上還並未做出任何的改進措施。儘管攜程陷入“搭售”風波受到用戶、網友,甚至是明星的譴責,但此現象在攜程上還依舊存在,並沒有徹底根除。所以,小編在此也提醒廣大用戶,在攜程預訂出遊產品,依然需要“看清楚再走”啊!
此番“搭售風波”可謂是戳到了消費者的痛處,在攜程接連發表迴應和做出整改措施後,我們來看看其它旅遊電商平臺是否也有些變化呢?
小編在去哪兒網上選擇了一張北京至杭州的機票,點擊預訂後,發現默認勾選了30元的航意險和30元的延誤險,這一下就多出了60元!需要手動修改才能去除。
小編又在途牛旅遊網上選擇了一張北京至上海的機票,點擊預訂後,也有默認勾選的項目:45元的航空綜合險。也是需要手動修改後才能去除。
可見,雖然攜程迫於壓力採取了整改措施,但其它旅遊預訂平臺還依舊“我行我素”,並沒有對搭售產品做出任何調整。那些對攜程失望想要轉向其它OTA的消費者,在預訂時也依舊不能掉以輕心啊!在對多個旅遊預訂平臺進行測評後,小編髮現無論是機票、酒店還是車票,通常都會搭售保險、接送機、貴賓室等附加收費服務,捆綁銷售這種現象在旅遊預訂平臺非常普遍。
在此次被消費者聲討之前,旅遊平臺的搭售行爲其實就已受到約束。早在8月時,中國民航局運輸司發佈了《關於規範互聯網機票銷售行爲的通知》,要求嚴禁互聯網機票銷售中的“搭售”行爲。民航局要求,各互聯網機票銷售平臺、航空公司及銷售代理人在銷售機票時,不得以默認選項的方式“搭售”機票以外的服務產品;應當通過清晰顯著、明白無誤的形式將貴賓休息室、保險等除機票以外的附加服務設置爲旅客自主選擇項,以有效避免旅客誤選的情形發生。但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此前對15家知名機票銷售平臺測試發現,除攜程外,去哪兒網、藝龍、同程、途牛、美團、驢媽媽、飛豬等共八家平臺均存在搭售現象,所有參評OTA平臺“集體淪陷”。
禁令之下 爲何OTA們依然熱衷於搭售產品?
大部分的綜合性在線旅遊平臺,機票、酒店、火車票等依然是主要的收入來源。攜程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淨營收64億元中有30億元來自交通票務預訂收入,同比增長49%,是四大板塊業務中增長最顯著的。但是,代理售賣交通票務的利潤並不高。機票以前有售前和售後雙返點,2015年發改委一紙文件要求各航司“提直降代”,代理返點一降再降,直至去年一刀切給固定的代理費。機票代理行業進入“零佣金”時代,票務代理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在現行監管政策下,代賣機票賺不了錢,反而還會虧損。據知情人士估算,銷售一張機票的成本13-16元不等,而代理費可能只有10元。那爲什麼在線旅遊平臺還是要做這塊業務呢?因爲對於用戶而言,機票、火車票是需求最大的產品,即使無法直接賺錢,依然可以獲取龐大的流量,按照互聯網思維,這些流量可以通過其它方式變現。對C端不收服務費,B端又是各大航司和鐵路總局,單靠賣產品賺差價和服務費,顯然是很艱難的。因此,各平臺紛紛憑藉機票等產品吸引龐大流量,利用廣告及搭售各類優惠券、保險產品成爲主要賺錢方式。也就是說,簡單粗暴的“搭售”成爲了OTA的一種“成本回收機制”。按照這個模式設計,搭售是平臺們的命根子,這或許就是OTA們的“難言之隱”。
加強懲治嚴格追責 或是治理搭售問題的根本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在線旅遊市場整體放緩,交易規模增長率下降3.9%,在線旅遊平臺開始另尋他路。此次用戶的聲討只是危機暴露的一個信號,對於攜程等OTA來說,根本的挑戰在於,如何找到比“捆綁銷售”更有效的盈利方式,同時又能提升用戶的體驗感,爲其帶來真正的“一站式”服務。
此外,消除搭售現象也不能光指望消費者擦亮雙眼和網絡銷售平臺自我整改,加強政府有效監管及完善相關法律懲戒纔是根本出路。網友“斯恪”表示:民航局、保監會、中消協都曾多次對網絡搭售進行整頓,卻始終收效甚微。機票搭售仍舊層出不窮,根本原因在於僅有規範性規定而缺乏強制性懲罰,導致企業違規成本過低,消費者維權成本過高,以至於商家敢於明知故犯、頂風作案。另一位網友“李曉亮”認爲:機票搭售實際就是一種強制消費,變相剝奪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和知情權,長遠看也有損互聯網經濟的根基。所以,法規必須進一步查漏補缺,明確在線機票銷售平臺的責任主體,對侵犯消費者權利者必須予以打擊懲戒,對監管不力者也當追究失職瀆職之責,用硬措施從根本上治理違規搭售等不正當行爲,防止監管風口一過就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