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鉤端螺旋體病」初期似流感 3~7天轉重症並器官衰竭

▲準憲兵簡志龍死亡。(圖/簡志龍姐姐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23歲義務役士兵簡志龍因發燒未獲前往大醫院看診,11日被林口長庚醫院診斷出感染「細鉤端螺旋體菌」,並於12日宣告不治,引起社會關注。部立臺南醫院感染科主任洪元斌表示,細鉤端螺旋體症初期症狀與「類流感」相似,但不會出現流鼻水、咳嗽等感冒症狀,建議如有民衆在接觸污水後,出現高燒不退、全身無力徵狀,應儘速就醫,降低死亡風險

洪元斌說,「細鉤端螺旋體菌」通常存在於老鼠家畜哺乳類排泄物中,會經由不潔的泥土或水,滲入人體皮膚傷口,造成感染。人體一旦感染了細鉤端螺旋體菌,便會出現發燒、全身無力等「類流感」症狀,還可能引發頭痛腸胃不適與腦膜炎死亡率爲10%;若病患在感染之初未治療,則有可能在3~7天轉爲重症,屆時除了發燒外,還可能引發黃疸與多重器官衰竭,屆時就算施打抗生素治療,死亡率也高達30~50%。

「細鉤端螺旋體症的個案多見於風災大雨過後,因爲此時皮膚容易接觸到污水、淤泥,導致病原菌滲入皮膚、黏膜血管所致。」洪元斌表示,若患者發燒多日找不到病因,院方便會判斷爲「細鉤端螺旋體症」,予以抗生素治療,並採取病患的血液,送往疾管署進行化驗

▼簡志龍姐姐提供林口長庚開立的診斷證明。(圖/簡志龍姐姐提供)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若接獲醫院通報「細鉤端螺旋體症」個案,會先從送檢的血液觀察抗體濃度,14天后還會再抽一次,觀察病患抗體是否上升。另外,疾管署也會從病患的血液、尿液中培養細菌過程需3個月,才能確定是感染何種血清型。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臺灣目前爲止至少發現25個血清羣,約277個血清型,臺灣最常見的血清型是L. shermani,2015年共有68人確認感染,還有1人不幸死亡。莊人祥說,11日下午確實收到林口長庚通報的疑似病例,目前仍在檢驗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