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藥廠合縱連橫搶進免疫療法

生物科技進步神速卻趕不上癌細胞的突變,如何將癌細胞各個不同的逃生口堵死並獵殺,一直都是生技科學家們研發的方向,合併免疫治療就是一個新的方向。

【文/饒秀真

臺灣新藥的研發多聚焦在抗癌藥,所以投資生技一定要了解國際抗癌藥的最新趨勢。現階段國際大藥廠抗癌新藥的研發已經在追求「治癒」,而不是治療而已,也就是終極目標不再是多增加兩週或是兩個月,而是增加五年、十年以上的存活,甚至就像愛滋病的治療控制一樣從「致死」病變成爲「慢性病」。慢性病對藥廠來說纔是長線創造成長的利基,而不是短期間的治療就結束。

癌症登月計劃」二○二○

這也是爲什麼高治療率的CAR-T與PD-1會吸引國際大藥廠與掌握核心技術小型生技公司合作,而且只要一期的臨牀數據出來夠驚人,眼睛眨也不眨就五億美元、十億美元「下聘」了。現在市場競爭者更積極了,對大廠來說撒錢是不夠的,已經上市價值數十億、數百億美元的抗癌藥總不能就在新一代的免疫療法中被淘汰,所以這些「舊」新藥有沒有可能與新一代免疫治療一起合併治療,不但可以強化免疫系統,還可以從不同的「逃生」出口堵死潛逃的癌細胞。這種自救救人的策略就是現在新的趨勢─聯盟提倡免疫療法合併治療(或稱組合或稱雞尾酒治療法),市場的發展將越來越精彩

一九九○年代解開基因藍圖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是人類繼一九四○年代曼哈頓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製造原子彈計劃)和一九六○年代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項偉大工程

基因體計劃讓科學家可以研究解讀生物基因體DNA序列,瞭解人體健康、疾病與治療,可是當初要解出一個人二三對染色體、三○億個遺傳字碼,要花上三○億美元。後來因生物晶片定序儀器的快速發展,現在全基因定序只要數千美元,而腫瘤的基因定序則只需一千美元左右。

由於基因定序的價格大幅下降,使得精準醫療的應用規模大幅擴大,可以協助提升醫生對疾病的風險評估以及治療的效果。二○一五年一月美國總統巴馬抓住低價基因測序時代來臨,宣示投資二.一五億美元鼓勵發展「精準醫療」,接着在他最後一次國情諮文中,他更提出癌症治癒的「Moonshot 2020」計劃。「登月」的計劃名稱就是要效法五五年前甘迺迪總統宣示要將人類送上月球的雄心壯志,來挑戰人類醫學史上最大的難關:治癒人類癌症。

美國同時宣佈在未來投入約十億美元,啓動加速癌症治療/治癒研究的腳步,整個計劃將由美國副總統拜登領導負責。資金重點支持的範圍包括:癌症預防與癌症疫苗研發、早期癌症檢測、癌症免疫療法與合併療法、對腫瘤及其周圍細胞進行基因組分析、加強醫療大數據分享、罕見兒童癌症等研究。

「Moonshot 2020」計劃由政府、私人企業、研究人員、醫生、患者和醫保機構共同參與,建立起一個醫療大數據的智庫,來增加癌症病患與醫療人員及研究機構最新資訊的交流與取得,期盼將全世界最好最先進癌症免疫療法的合併治療方式,無遠弗屆地提供給任何需要的人。

醫藥巨頭聯手開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新增一一○○萬個癌症病患,因癌症死亡的人數則高達七四○萬人,佔比高達六三.六四%,光是美國癌症一年至少新增一六○萬病患並奪走美國六○萬人的生命。依照得癌人數的成長比例,估計在二○三○年恐有二六○○萬人(超過一個臺灣的人口)罹癌,到時各國政府的財政恐怕就會被癌症治療的醫療支出所拖垮。

現在對抗癌細胞必須採取更創新的突破,尤其施貴寶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的Yervoy在二○一一年上市就轟動市場,因爲這是三○年來第一個可以有效改善病患整體存活的藥物,Yervoy的臨牀實驗讓一八○○名黑素瘤晚期患者中的二二%病患壽命延長三年,被視爲醫學上的重大突破,也鼓勵業界紛紛投入免疫療法的研發。

生技科技進步神速卻趕不上癌細胞的突變,如何將癌細胞各個不同的逃生口堵死並獵殺,一直都是生技科學家們研發的方向,合併免疫治療就是一個新的方向。目前研發的方式除自行研發(自家藥合併治療)外,也有大藥廠與小型生技公司的合作,也有大廠與大廠合作,比較後進的大廠就組成聯盟希望可以進行聯合臨牀實驗的方式以求快速上市搶食市場。

呼應「Moonshot 2020」計劃,生技醫藥大廠Amgen、Celegen與黃馨祥醫生新上市提供免疫療法的公司NantKwest、美國著名的醫保公司Independence Blue Cross以及美國銀行成立了「免疫療法大聯盟」(National Immunotherapy Coalition,NIC),其宗旨是研發突破性治療的創新抗癌藥研發。「免疫療法大聯盟」發起人是美國生技首富也是全球最有錢的醫生黃馨祥所發起的快速聯合臨牀實驗,該計劃將在二○二○年完成十萬人的全基因定序檢測,並從中挑選出二萬名晚期癌症病患參與臨牀實驗,治療包括乳癌肺癌攝護腺癌與胰臟癌等超過二○種的癌症,臨牀實驗所使用的藥物將包括這些同盟藥廠已經上市的六○種抗癌藥。

「免疫療法大聯盟」是集黃馨祥醫師一路所提倡「精準醫療」的大成,當然很有生意頭腦的他也安排了這些要參加臨牀實驗的病患,都需先經過他的公司NantWorks做精準治療的基因定序的篩選,每位數千美金的費用將由Independence Blue Cross埋單,而他新併購的NantKwest的免疫療法藥物也可以加入臨牀實驗,未來聯盟研發將朝癌症疫苗發展爲主。(黃馨祥醫師精打細算,無論如何都不輸,除了有人付帳,他還有機會掌握十萬人的基因資料庫

雖然其他國際大廠如施貴寶與默克尚未加入同盟,那是因爲這兩家公司免疫療法的藥物包括檢查點抑制劑CTLA-4、PD-1等都已經上市,不但療效驚人取得市場競爭的先機,而有關合並療法也都已經大規模在進行。

全美生技首富黃馨祥醫師一直以來就想顛覆癌症的治療。他認爲癌症基因的突變不是線性的發展,而是非線性的,癌症並沒有一個控制點。他舉一個乳癌病患作活檢的例子來說,同一天在乳腺淋巴腺所作檢驗出來癌細胞的基因定序都不同,縱使你在同樣是乳腺腫瘤的位置所作的活檢結果也是不同(這都有可能,因爲一個腫瘤上面有數百、數千的突變,另一派的說法是要找到driver的突變),顛覆了我們之前科學的假設,也就是說你好像在打地鼠一樣,打這個洞,這個洞的地鼠不見了,但是別個洞的地鼠卻又冒出,而這隻地鼠到底是原來的地鼠,還是新竄出來的地鼠?癌細胞不但會跑還很會躲,如何動態性地全面撲殺?(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72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