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超過10年 花蓮縣原住民會館研擬拆除作原住民農業行銷館

位在花蓮市中心精華地帶的花蓮縣原住民會館已閒置超過10年,淪爲名符其實的蚊子館。(羅亦晽攝)

花蓮縣原住民會館閒置多年,審計部多次要求縣府儘速活化再利用,由於建物結構超過40年,歷經921及0206大地震,恐成危樓,原民處朝向拆除方向進行,研擬相關未來用途計劃,增加土地建物的效益。(羅亦晽攝)

花蓮縣原住民會館內多屬早期公教會館式的隔間,縣府原民處認爲很難再活化利用,因此朝向拆除方向進行,研擬相關未來用途計劃,增加土地建物的效益。(羅亦晽攝)

花蓮縣原住民會館閒置超過10年,是名符其實的蚊子館。(羅亦晽攝)

花蓮縣原住民會館是一棟逾40年的4層樓建物,位在市中心精華地帶,2009年底當地協會撤出後,閒置迄今,周圍髒亂,蚊蟲滋生,淪爲名符其實的蚊子館。審計部已連6年點名要求縣府活化,經原民處評估,認爲建物有安全疑慮,且活化再利用性低,擬朝拆除建物並修復作爲原住民農業行銷館方向進行。

花蓮縣原住民會館位在花蓮市重慶路與信義街口處,1984年取得使用執照,陸續開放當地社團使用,直到2009年底,花蓮縣阿美建設協會搬出後,就再也沒有人使用,由於該處臨近重慶市場,流動攤販會佔用其位置擺攤,堆放不少雜物,加上附近居民利用其土地搭建鐵皮屋,建容難看,久而久之,也成了蚊子館。

審計部花蓮縣審計室針對花蓮縣原住民會館閒置情形,自2015年就已函文要求縣府加速辦理活化,最新出爐的109年審查報告指出,花蓮縣政府未積極籌劃閒置公共設施活化作業,且未妥爲管理及有效利用,任其荒廢不堪使用程度加劇,公產管理效能不彰。要求縣府儘快提出具體可行的活化計劃, 加強效益及可行性的評估,避免土地與建物長期閒置。

原民處長陳建村表示,臺灣在歷經921大地震後,對建物防震有更嚴謹的要求,該建物已有40年,結構係數不符最新規定,2015年委託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進行結構安全鑑定,認爲需要補強,不過費用近900萬元,加上建物內沒有空調、照明及消防等基本公共安全設備,若要將其功能及結構做到完善,至少需花費4000萬元。

陳建村接着說,該建物裡面多爲類似早期公教會館式的隔間,很難活化去做其他用途,加上建物老舊,歷經921及0206大地震,已成危樓,經多次會議評估討論後,目前朝向拆除方向進行,不過建物結構報廢年限未達法律規定,因此也在研擬出相關未來用途計劃,增加土地建物的效益。

陳說,若計劃順利通過,應會拆除原本的4層樓,改建修復爲僅有1層樓的原住民農業行銷館 ,盼能搭配附近的重慶市場,成爲一個完善的農業行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