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服務 消費增長的最大空間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就“全面促進消費”提出一系列新目標、新部署。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其中4億多中等收入人口,絕對規模世界最大。“十四五”期間,促進消費將從何處着力?對居民生活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又將帶來哪些市場機遇?我們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爲您進行解析。
——編 者
從醫療保健、教育培訓到旅遊、餐飲、家政,服務作爲一種商品,正走進越來越多普通家庭,在消費中的佔比也日漸走高。
疫情下,遠程醫療、在線教育、智能體育蓬勃發展,深度保潔、汽車保養等傳統服務也紛紛“觸網”,更讓消費者體驗到服務的不可或缺。
許多觀點認爲,未來消費最大的空間正是在服務領域。那麼,對服務趨勢如何看?消費怎樣才能進一步釋放潛力?
“服務消費真比想象的多”
您家日常消費啥情況?實物、服務,哪類消費多?
“應該還是吃的、用的佔大頭。實物消費肯定多,起碼得有60%至70%。”說這話的是張海洋,他的回答和本報採訪的許多人對家庭消費的感受相似。
張海洋,35歲,生活在山東濟南,有一個五口之家,夫婦二人全職工作,孩子上幼兒園,父母幫忙照看,一輛車,一套房,每月還房貸——這樣的家庭在城市頗有些代表性。
具體來看看一個月的實際花銷呢?
張海洋細列了賬單。實物消費這塊:採購食品、買衣服玩具、汽車加油、水電燃氣等等,加起來將近3000元;服務消費這塊:家人朋友聚餐、文娛休閒、小孩上幼兒園、父母的保險、全家的醫療,再加上物業、交通……細數起來,項目更多,而且一加總,比3000元只多不少,反而佔了多數。
“真比我想象的多。主要是服務消費不像實物消費,買了看不見東西,老以爲沒花多少錢,這一算下來還真不少。”張海洋說。但他有一點感受很明顯,現在生活條件上去了,有些錢是捨得花了。比方說,近些年家裡支出漲得最快的,就是家人朋友聚餐、帶小孩看電影、逛遊樂園,都是花錢買放鬆、娛樂、休閒;而小孩教育、父母健康,則是有了條件就必須得花。
類目多、增速快,實際上,服務消費早就悄然佔據了中國居民消費的“半壁江山”。有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均服務業消費支出接近1萬元,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爲45.9%。
細看分項,增勢同樣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2862元,增長7.0%;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513元,增長12.9%;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902元,增長12.9%。
從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提升,這也是居民消費的客觀規律。“當前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物質方面的需求滿足程度不斷提高,對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就日益增長。服務消費主要滿足人們這方面的需求,增速和佔比持續提高。”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說。
供給不平衡不充分仍突出
去年8月,“90後”江波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業,將目光鎖定在養老行業。“我們目前主要的業務,就是根據老年人的需求提供養老規劃方案。現在養老需求越來越大,但許多老年人對社會上的養老院並不瞭解,我們的工作就是提供諮詢服務上的便利。”
江波和同伴們都是養老行業出身,正是過去的工作經歷,讓他們對市場需求有所洞察。雖然開業時間不長,但客戶不少,公司已經可以盈利。未來,他們還計劃將業務進一步拓展到與老年羣體相關的旅遊度假和家政服務,包括居家養老護理和適老化改造等。“養老現在是朝陽行業,好多大公司都在做,我們對未來很看好。”江波說。
從養老育幼、健康護理到文化旅遊、教育培訓,近年來,這些領域市場熱度逐漸走高,吸引更多社會主體參與。而從消費端來看,未來消費增長最大的看點也在於此。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近日在一場論壇上表示,中國消費增長的最大空間在服務領域。
張海洋對家庭未來消費做了估計,“過幾年孩子大了,報課外興趣班、輔導班,都是不小的花費,父母年紀大了,醫藥健康費用肯定也少不了”。要說有什麼擔心,就是現在市場上“選擇還是有點少,要麼價格太貴,要麼不太規範”。
隨着服務消費需求走高,其發展短板也逐步顯露。在趙萍看來,當前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這也成爲目前制約服務消費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是由於經濟發展階段導致的。作爲發展中國家,中國正從工業化中後期進入到工業化後期階段,服務業的規模和佔比持續提高,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較,發展質量和水平還有待提升。另一方面,與製造業相比,服務業開放較晚,需要在進一步改革開放中實現大發展。”趙萍說。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認爲,我國服務消費領域存在法律法規滯後、服務網點佈局不合理、部分業態短缺、個別領域准入條件不合理、證照辦理流程繁瑣、監管不夠合理等問題,這些都制約了服務消費的發展。
放寬准入,加快“觸網”
未來服務消費如何再挖潛?
“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發展服務消費,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
趙萍認爲,當前服務消費相關的主要領域是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保健以及生活服務業,放寬市場準入意味着將進一步放開服務業投資,爲企業到服務消費領域投資提供更多機會,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爲外資進入服務業創造更多機會。
“特別是針對當前需求比較旺盛的領域,如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遊、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要有針對性地加快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趙萍說。
一方面放寬准入“大門”,另一方面則是適應形勢融合發展。
國家發改委披露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線上經濟快速發展,但相對於實物消費,服務消費網上銷售仍是“短板”,佔比不到20%。
不過,爲應對疫情影響,醫療、體育、教育等服務消費紛紛“觸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線上服務消費開始加碼反哺線下服務消費,將線上流量引至線下;也使消費者的生活更加網絡化、數字化,倒逼本地服務生活領域的供給端加速轉型,進而推動線下服務在經營方式和業態上不斷創新發展。”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
據介紹,國家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出臺促進服務消費的新舉措,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數字智慧文旅、在線教育培訓、智能體育等服務消費新模式,引導傳統服務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對消費者而言,收入是另一個關鍵詞。“很多服務消費屬於非必需消費,收入彈性較大。也就是說,收入水平越高,服務消費的需求越強烈。”趙萍認爲,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穩步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羣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增強全社會的服務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