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減碳 臺灣草莓也有碳標籤了

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參與農業部「農產品碳足跡盤查計劃」,執行臺一休閒農場草莓鮮果碳足跡盤查,歷經一年努力下,臺一休閒農場通過環境部審查,成功取得「產品碳足跡標籤」,成爲臺灣第一個擁有碳標籤的草莓。圖/苗栗農改場提供

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參與農業部「農產品碳足跡盤查計劃」,執行臺一休閒農場草莓鮮果碳足跡盤查,歷經一年努力下,臺一休閒農場通過環境部審查,成功取得「產品碳足跡標籤」,成爲臺灣第一個擁有碳標籤的草莓。

苗栗農改場長呂秀英表示,草莓碳足跡是以環境部公佈的「碳足跡類別規則(CFP-PCR)生鮮水果」爲依據,紀錄草莓從生產到廢棄回收的碳足跡排放量。

根據盤點結果顯示,臺一休閒農場生產的「400g塑膠手提盒草莓」,從生產到廢棄階段的碳排比例依序爲原料階段佔68.81%、製造階段佔30.81%、使用階段佔0.33%以及廢棄回收佔0.05%,總碳足跡排放量爲1.1kg二氧化碳當量(CO2e)。

呂秀英指出,其中原料階段爲碳排熱點,以肥料、滴灌電力及種苗居前3名,苗栗農改場爲達成5年內碳足跡減量3%的目標,未來將持續協助臺一休閒農場導入專業技術團隊,輔導合理化施肥管理、提升肥料運用效率及導入節電灌溉系統,未來也將持續輔導農產品碳足跡盤查,鼓勵業者降低碳排並研發減碳技術

呂秀英強調,臺灣自2009年推動碳標籤制度以來,共有500多件產品取得碳標籤,但多集中於食品與製造業,農產品相對較少,草莓碳標籤的取得,不但可擴大碳標籤的農產品,更能達成綠色消費的目標。

臺一休閒農場通過環境部審查,成功取得「產品碳足跡標籤」證書。圖/苗栗農改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