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也要造車?股價一飛沖天,公司迴應:晚點等公告

(原標題:小米也要造車?或由雷軍親自帶隊 股價一飛沖天,公司最新迴應來了)

財聯社2月19日訊,國內造車新勢力有望再添一員,小米造車消息刷屏,小米集團股價也聞風暴漲。

據媒體報道,小米已確定造車,並視其爲戰略級決策,不過具體形式和路徑還未確定,或許仍有變數。一位知情人士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

受此消息影響,小米股價短線暴力拉昇,盤中漲幅一度超過10%,總市值一度站上8000億港元,不過隨後股價略有回落,截至收盤,小米收漲6.42%。

隨後,小米對關於最新造車傳聞迴應《科創板日報》記者稱,“晚點公告”,更多信息暫不予迴應。

事實上,這並不是小米首次被傳造車。去年底,有傳言稱小米即將發佈和比亞迪出品的‘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青悅S1。當時小米迴應稱沒有造車計劃,希望不信謠不傳謠

前小米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更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不過,儘管小米未曾明確過造車的意向,但早在2013年雷軍就曾兩次去美國拜訪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Musk)。面對當時市值一年漲7倍,超過200億美元的特斯拉和它所在的智能電動汽車行業,雷軍在自己的公衆號上撰文稱,他有極大好奇心。

造車新勢力跑馬圈地的背後正式源於新能源車的市場足夠大,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到2025年將達到汽車銷售總量的20%。這就意味着,即使整體的汽車銷量不再增長,按照2019年的銷售規模計算,新能源汽車2025年的市場規模將超過500萬輛,是目前的5倍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這個強大風口,特斯拉等一衆造車新勢力股價表現異常強勢。去年特斯拉市值漲幅近7倍,目前市值爲7558億美元(截止2月18日收盤)。而年中上市的小鵬和理想,市值與IPO時相比最高漲幅達300%;而在2019年跌入谷底的蔚來,2020年內最高股價漲幅達14倍,市值一度超過小米。

小米此前已有汽車相關專利商標

據天眼查App顯示,小米此前已有汽車相關專利和商標。小米國內的關聯公司爲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0年3月,註冊資本18.5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雷軍。經營範圍含技術開發;銷售通訊設備、避孕器具、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及零部件;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

該公司在2020年1月7日公開了一項名爲“一種變速車檔位自動推薦的方法和裝置”相關專利,公開號爲CN106476952B,分類爲無軌陸用車輛。該專利摘要顯示,本公開是關於一種變速車檔位自動推薦的方法和裝置,屬於計算機技術領域。採用本公開,可以提高檔位設置的準確度。

2020年6月,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申請註冊了“小米車聯”商標和相關圖形商標,國際分類涉及網站服務、科學儀器等。商標狀態分別爲等待實質審查、初審公告。

小米此前已公開的發力點是物聯網大版圖裡的車聯網車載服務系統。2019年6月,小米宣佈與梅賽德斯奔馳合作,推動旗下虛擬語音助手小愛同學進入汽車人機交互系統。與手機智能家居產品相比,汽車從複雜度、安全性要求和資金投入上都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從產品製造到銷售渠道,都需要雷軍和小米進一步適應。

責編 | 王天勇

相關閱讀:

雷軍透露小米今年要做三件大事,還會推出最新一代MIX

2月8日消息,近日,雷軍與9位米粉們一起吃了一頓“年夜飯”,並與米粉們進行了深度交流。在溝通中,雷軍透露了2021年小米要做的三件事。

雖然雷軍與這9位米粉溝通的具體內容並未對外進行直播,但從剪輯視頻中,可以看到被邀請的米粉均將對小米的建議做成了PPT進行解說,可見準備充裕。

雷軍也對每位米粉給出的建議做了迴應。雷軍表示,今天的每一位顧問團成員準備的內容都大大超出他的預期,特別是在專業度上,甚至和小米內部總結會上提出的改革方向高度契合。“下次這樣的活動要讓更多的業務負責人旁聽”。

此外,雷軍還在溝通中透露了2021年小米要做的三件事:第一,擴招5000個工程師、增加研發投入30%-40%。據瞭解,小米2020年研發投入超過了100億,這意味2021年小米將研發投入提升至130-140億左右。

第二件是,建設強大的銷售服務網絡。2020年底,小米高管盧偉冰曾立下目標:未來一年,讓中國每個縣城都有小米之家。

第三件,要加大米粉社區建設,不忘初心,全心全意和用戶交朋友。

除此之外,雷軍在對話中還透露了大家比較關心的小米MIX問題。雷軍表示今年會推出最新一代MIX以及小米平板。(靜靜)

小米突然發佈隔空充電技術,手機從此告別續航焦慮了?

小說三體》中,主角羅輯從185年的「冬眠」中甦醒過來,驚奇地發現2205年所有電子產品都擁有了無限電能,後來才弄清是隔空充電和核電技術的功勞。

現實生活似乎比小說世界的發展要快得多,昨天,小米正式發佈隔空充電技術,並宣佈率先在小米11上實現。

無線時代要來了嗎?

隔空充電效果怎麼樣?

總結起來,亮點如下:

隔空充電概念並不新鮮

讓沉悶已久的數碼圈激起討論小水花的隔空充電,其實是一個「老技術」。

早在2015年,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的初創公司Energous就提出了「UNLEASH YOUR POWER(釋放電能)」概念,發佈了RF-to-DC整流器IC概念樣本,預計通過Wi-Fi和藍牙低功耗技術將設備以2.4 GHz至2.5 GHz或5.8 GHz功率相互連接,藍牙找出待充電裝置後,再聚焦射頻替裝置進行自動充電,宣稱未來可隔空15英尺(457.2釐米)以最高10W功率進行無線充電。

▲ 當年的數碼C位還屬於電腦

幾個月後的2016年,網上開始出現Energous可能和蘋果已合作的傳言,但未獲得證實。

到了2017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 Energous展示了隔空充電技術WattUp,通過特定的內置芯片,可實現遠距離隔空給多臺設備充電的功能

▲ 當年的展示吸引了衆多關注目光,iPhone即將用上隔空充電技術的小道消息滿天飛

Energous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tephen R. Rizzone還表示,vivo已經成爲其WattUp無線充電2.0技術的合作公司之一。

結合各種信息分析,大膽預測,隔空充電「真的要成了」,還可能會成爲未來電子產品的標配功能之一,電子產品的營銷從業者應該鬆了一口氣,快充之後的「營銷吹點」終於有了。

隔空充電優勢比想象大

都是無線充電,聽起來差不多,實際上,隔空無線充電對接觸式無線充電可以說是「降維打擊」。

以iPhone爲例,爲了實現接觸式無線充電,必須在寶貴的iPhone機身中塞入無線充電圈,而爲了保證充電效率,充電圈的體積一般不小,大多是犧牲電池容量換來的。到了iPhone 12這一代,還加入了吸鐵石,進一步佔用了機身空間

▲ 無線充電圈和磁石環所佔空間不小

同時,爲了保證無線充電效果,充電板的設計還需兼顧體積和功耗等問題,蘋果的AirPower 據傳就是因爲無法平衡各種設計因素而難產,給出的解決方案MagSafe 算是無線充電板裡體積較小的了,但仍被部分用戶吐槽充電慢、發熱大、佔空間、攜帶不便。

隔空充電的巨大優勢就體現在體積上。

Energous 公司官網展示了多款隔空充電產品,它們共同的特徵就是微型化,只需把相應的芯片和天線集成到電子產品中,就可實現隔空無線充電功能。

▲ DA2210: 3mm x 3mm,DA2223:1.69mm x 1.39mm,厚度均小於0.5mm. 圖片來自:Energous 官網

除了體積小,隔空無線充電的元器件還有成本低、靈活、密封防水等優勢,如此一來,手機裡的空間可以騰出來給其它元器件,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產品體驗。

萬物互聯時代,想要撐起超大計算量的同時併發,5G 是其中一個支撐技術,還得考慮到設備的續航能力,硬件和算法再厲害,續航不到半小時又有什麼用呢?有了隔空充電,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隔空充電有輻射?

就在小米發佈隔空充電技術的當天下午,虎撲上面就有人提出了有關輻射的質疑。

在Energous 官網和小米隔空充電的推文中,我們並未找到有關隔空充電輻射方面的說明。

另一個信息可作爲參考,2017年時, Energous 公司第一代隔空無線充電發射器WattUp Mid Field 已獲得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認證,理論上是符合輻射暴露值的相關要求的,各國對電子產品的輻射暴露值都有嚴格的把控,上市銷售的產品理論上都是符合安全標準的。

▲ 一款緩解背部疼痛的設備使用了Energous 公司相關技術,獲得FCC 批准. 圖片來自:Energous 官網

不過,即使隔空充電技術被大範圍科學論證輻射對人體無害,可以預見的將來,隔空充電發射器可能面臨和WiFi、有線耳機、無線耳機、信號基站一樣的抵制,輻射會成爲它揮之不去的緊箍咒。

對於電子設備廠商來說,這是一個營銷難點,尤其在隔空無線充電發射器推廣初期,公示輻射劑量信息和證明產品安全相關的工作可能是營銷的重中之重。

暢想真無線世界

小說《三體》對真無線世界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

Energous 公司認爲,隔空充電技術前景廣告,可在家、辦公室、醫療診室、工廠、交通環節、軍事環境中大規模運用,數碼產品、智能穿戴、智能家居、醫療器械、生產機械、汽車等物品未來可能都可以實現隔空充電。

▲ 無線生活. 圖片來自:Energous 官網

哪些方面最容易被感知呢?又有哪些商機在裡面呢?

電子產品都沒有充電口了,以後手機盒裡不要說充電頭了,大概率連充電線都沒有了,家用隔空充電發射器可能取代無線充電板成爲「網紅產品」。

拿着手機回到家,手機隨手一放就開始自動充電,第二天到了公司也是一樣,手機基本處於滿電狀態。

▲ 到家手機自動隔空充電. 圖片來自:小米公司微博

家裡的插孔和插座基本消失,隔空充電發射器可能直接集成在裝修裡,商場、公園、辦公大樓附近,隔空充電發射器可能和基站一樣多,又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出現了。

新能源汽車可能徹底取代燃油汽車,因爲主幹道下方都鋪設了隔空充電發射器,車輛一邊移動一邊充電,永不斷電。

最大的改變莫過於「電」這個概念的消失,也許會被另一個詞語替代,「觸電」、「來電」這些詞也許讓年輕人感到越來越陌生。

對了,長遠來看,共享充電寶可能變成了夕陽產業,會成爲真無線時代我們這些「老人」津津樂道的過去。

隔空充電?我們看行

獲知隔空充電已達到「可用」標準的時候,公司羣裡飛出了幾個充滿歡樂的段子

假如以上這些段子真的發生,證明無線時代真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