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眷村、巨輪下的1949 「戰後的移民文學」特展軍人節開跑

消失眷村巨輪下的1949,「逆旅‧一九四九臺灣戰後移民文學特展軍人節在高雄榮總開跑。(圖/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下同)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我們都聽過「老芋仔」、「外省人」、「老兵」這些稱呼,這些被框架籠統定義長輩,70年來也是一起生活在這片土地臺灣人。國立臺灣文學館將館內正展出的「逆旅‧一九四九臺灣戰後移民文學特展」擷取精華,到高雄榮民總醫院辦巡迴展,特別在今(9/3)軍人節這天開幕,至9/20前都能把握機會欣賞。

▲老芋仔、外省人、老兵⋯這些被框架的稱呼,70年來也是一起生活在這片土地的臺灣人。

促成此展覽的立法委員劉世芳表示,文學不能只在同溫層,此次展覽場地選在高雄榮總,就是讓文學跳脫出來,讓許多在這的榮民子弟,可以一同看見文學作品之中,巨輪底下的溫暖與關懷

文館館長蘇碩斌也強調,文學最高境界的展現便是打破族羣藩籬,透過書寫不致遺忘,進而互信成爲真正的一家人。而高雄縣眷村文化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顧超光認爲,歷史與文化的媒介就是文學。

▲榮民老先生看着朱天心的〈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逆旅‧一九四九臺灣戰後移民文學特展」7月時也曾以展覽模組的形式到北一女展出,而本次高雄榮總巡迴展,則是重新挑選、濃縮7個主題,例如「竹籬笆內的故事」、「消失的眷村」、「老兵探親去」,適合此次的展演場地。

特展到移地的巡迴展,臺文館嘗試把外省作家們在臺灣幾十年的書寫歷史,爬梳脈絡給更多人看見,並且精選商禽〈醒〉、白先勇〈永遠的尹雪豔〉、朱天文〈小畢的故事〉等作家摘句,希望觀衆看到文字時,能因爲書寫換位思考,緩和族羣衝突。

有興趣的民衆可以把握機會,9月20日前到高雄榮總欣賞巡迴展,亦可前往臺灣文學館(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觀展展期至12月22日止。

▲右至左:中央委員孫健萍博士、二空眷村文化營造促進會劉國珠導演、南瀛眷村文化館金冠宏館長、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高雄市榮民服務處黃昆宗處長、高雄榮民總醫院鄭紹宇副院長、國立臺灣文學館蘇碩斌館長、立法委員劉世芳、岡山眷村文史學者楊雙福、高雄縣眷村文化發展協會創會顧超光理事長、榮民榮基金會尤志煌秘書長

逆旅‧一九四九臺灣戰後移民文學特展

高雄榮民總醫院(健康藝文展示廳地址: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日期:即日起至9月20日

國立臺灣文學館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日期:即日起至12月22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