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小庭院宣講大理論 “微陣地”釋放“大能量”
1月12日上午,在葉縣“紅馬甲”志願服務發起地——葉縣仙台鎮北龐莊村黨羣綜合服務中心內,30多名村民正圍坐在一起,認真聆聽志願者宣講醫保繳費、特殊門診慢性病認定、異地就醫備案等最新醫保政策。
該縣縣委黨校黨委委員、副校長王俊傑介紹,宣講將單向“灌輸式”宣講與雙向“互動式”交流相結合,打破了傳統宣講的侷限,爲羣衆搭建起一個全方位、多維度的學習平臺,真正讓黨的創新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個小院,幾把椅子,說“本地”話,講百姓事。一堂堂冒熱氣、接地氣、聚人氣、揚正氣的創新理論宣講正蔓延在葉縣鄉村遍野。
當天,葉縣縣委黨校理論政策宣講志願服務隊還走進仙台鎮布楊村,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鄉村振興土地流轉、合作醫療、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專題開展針對性解讀,爲當地羣衆奉上一場激情澎湃、引人入勝的理論盛宴。
“不管是政策上有不懂的地方,還是生活中遇到的什麼困惑,都可以隨時請教,很接地氣。以後有宣講,我還來聽。”仙台鎮北龐莊村村民宋香蓮笑呵呵地說道。
基層宣講是連接黨的創新理論與人民羣衆的橋樑。能否做到內容通俗化、方式大衆化,直接關乎宣講工作成效。
近年來,葉縣緊緊圍繞縣委中心工作,不斷創新理論政策宣講形式、分解宣講內容,把宣講搬到“田間地頭”、農家小院,通過講身邊人身邊事,把握準,闡釋好,讓羣衆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潛移默化地帶動更多羣衆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
爲此,該縣縣委黨校政策宣講志願服務隊以老百姓密切關注的“小事”爲宣講切入點,用小故事闡釋大主題,將政策理論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用誠意滿滿的“乾貨”深入淺出把理論講清講透,讓“微陣地”釋放“大能量”,從而打通基層理論宣講的“最後一公里”。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宣講聽得進去,達到入耳入腦入心的效果,落實到行動中,這樣才能凝聚人心、匯聚衆力。該縣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當地面臨的實際問題和羣衆實際需求,制定全方位的發展策略,緊盯羣衆煩心事、日常事,把宣講工作與鄉村全面振興、社區治理、法治宣傳等結合起來,把理論傳播、答疑釋惑、解決問題統籌起來,推動基層宣講與羣衆需求同頻共振,定思路、定任務,明確長遠方向,搭建好鄉村發展的四樑八柱。
2024年以來,該縣共巡迴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政策宣講、庭院宣講30餘場次,受衆達上萬人。
“下一步,我們將從大處着眼,從小處入手,按照羣衆需求訂製一道道受人歡迎的‘口味菜’,努力把羣衆關心的一個個小問題講清講明講透,着力用小環境說明大形勢,用身邊事說明大政策,理論宣講就能做到以小見大,收到‘一滴水折射太陽光輝’的效果。”葉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田躍強表示。(來源:葉縣縣委宣傳部 作者:焦萌 姬冠鵬 買瑞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