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工地意外3年奪46命 勞檢處祭酒測器保命

新北勞檢稽查工地勞工是否有飲酒。(新北市勞檢處提供/葉書宏新北傳真)

新北市2018年至2020年工地意外釀46人死亡,全市共有4500個工地卻僅有17位營造業勞動檢查員,每人平均負擔約264個工地,工作負荷相當大。新北市勞檢處主秘陳兆年解釋,編制有固定員額,採風險分級管理制度優先針對高風險工地勞檢,保障勞工安全。

每人負擔約264個工地

據勞檢處統計,2018年到2020年間營造業發生勞工重大職災死亡人數分別爲13人、20人及13人,災害類型以墜落居冠,佔67%,其次爲倒崩塌,佔9%及物體飛落、感電等分別佔4%。

陳兆年表示,政府單位編制有固定員額,營造業勞檢員編制爲19人,目前缺額2人,人力流動公務機關內屬於正常現象,針對全市4500個工地,採取風險分級管理制度,風險高工地優先勞檢,風險高包含樓層較高、地基開挖較深或工安意外頻傳等。

「風險低工地並非不管理!」陳兆年說,除了勞檢員外另外有招聘19位職業安全衛生輔導員,主要針對風險較低工地予以輔導協助,若有必要則會進一步勞檢。

此外,高雄市勞工局擬推動勞工上工前酒測自治條例,陳兆年表示,自2013年起即購置酒測器材,接獲檢舉後會立刻到工地稽查,至今稽查狀況良好,未發現有勞工上工前飲酒,研判工人死亡與酒精無明顯相關,並不會跟進其他縣市的自治條例。

陳兆年進一步說明,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及《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若營造廠小包商僱主無法管控勞工於工地內飲酒,可分別開罰3萬至15萬元及3萬至30萬元罰鍰,因此無須再製定自治條例。

專案稽查下水道工程

勞檢處於3月中已啓動新一波專案稽查,以下水道作業工程爲主,因下水道屬密閉空間、潮溼、昏暗,危險因素較高,倘若勞工有飲酒的情況更容易發生危險,呼籲僱主應落實各項安全衛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