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臺美中三角連動 爭面子更要重裡子
臺灣在7月就已向莫德納表達代工意願,但至今未有下文。圖爲今年6月美國捐贈臺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由華航專機載運。(本報資料照片)
蔡政府多次表示「臺美關係40年來最佳」,這幾年美國通過多個挺臺法案、高官接連訪臺、售臺武器突破防禦性限制等,一連串大動作,但究其性質,可說是拚政治有餘,拚經濟拚民生不足。此次傳出要將我駐美代表處正名臺灣,同樣只具政治象徵意義,臺美關係提升固然好,但仍要權衡對兩岸關係造成的衝擊,不只爭面子,更要重裡子。
以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爲例,美國多次表達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WHA,但都僅止於說說而已。去年外交部長吳釗燮就坦言,「美國覺得現階段不適合由美方提案讓臺灣參與WHA」,結果去年和今年的WHA,正式提案的國家,都只有我中南美洲的友邦,不見美國,力度自然小很多,也無法成功。
再以疫苗爲例,今年5月臺灣本土疫情爆發,臺北市長柯文哲曾諷「美豬吃了、軍火買了」,卻不見美國的疫苗,直到6月美國捐贈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終於陸續抵臺。
美國總統拜登8月接受媒體專訪時,曾將臺日韓與北約相提並論。但跟美國的亞洲盟友比較,韓國已成功取得美國莫德納、Novavax疫苗的代工協議,臺灣在7月就已向莫德納表達代工意願,但至今未有下文。如果美國真挺臺灣,讓臺灣參與代工莫德納,既可繼續提升關係,又可緩解臺灣疫苗短缺之苦,這都比代表處改名還要實際。
不久前立陶宛同意設「臺灣代表處」,讓大陸與立陶宛相互撤回大使,可預見若美代表處改名成真,大陸也會作出反應。特別是此消息選在習近平與拜登通話的隔天曝光,也就是當拜登嘴上對習說「無意改變一中政策」的同時,顧立雄與吳釗燮正在秘密訪美,這也會衝擊中美間的互信。
對臺灣而言,代表處改名的政治動作,爭到的是面子,而臺海和平穩定、經貿發展,纔是臺灣更需要的裡子。在緊密連動的美中臺關係中,夾在兩強間的臺灣更應該謹慎權衡利弊,千萬別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