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生醫 發表Ω苯甲酸鈉研究成果

心悅生醫(6575)執行長蔡果荃表示,Ω晶型苯甲酸鈉,具有更佳的物化特性以及生物利用度,較其他晶型之苯甲酸鈉更爲優越、更具潛力成爲新一代更具療效的創新中樞神經疾病藥物

心悅預計27日參加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舉辦的2021 聯合春季學術研討會暨腦刺激工作坊主題爲「新穎的Ω晶型苯甲酸鈉展現更佳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及抗精神病效果

蔡果荃表示,苯甲酸鈉是右旋胺基酸氧化(酉每)抑制劑,苯甲酸鈉已被證明,可經由抑制右旋胺基酸氧化(酉每)而提高右旋絲氨酸大腦神經突觸間的濃度,故可進而提高穀氨酸NMDA受體功能,而具抗精神病及改善失智症之效果,然其劑量效能並非突出,必須使用高劑量。

他說,苯甲酸對人類文明有重大長遠的貢獻,最早於16世紀法國曠世奇才Nostradamus 於1556年發現並描述安息香膠的乾餾作用及純化,後由Alexius Pedemontanus和Blaise de Vigenere分別於1560年和1596年確認。在1875年,Salkowski發現苯甲酸的抗真菌藥力。不僅於此,苯甲酸及其鈉鹽、苯甲酸鈉,也是常用的食品保存劑,但食物中的含量遠遠未達治療效果。

蔡國荃指出,NMDA受體主導大腦之認知、記憶、思考、情感功能,苯甲酸鈉之初步人體臨牀實驗亦發現其有益於治療失智、精神分裂病,爲使苯甲酸鈉具更佳療效,心悅發明Ω晶型之苯甲酸鈉爲嶄新的原料藥。而研究中也發現,Ω晶型的苯甲酸鈉因爲具有更佳的物化特性以及生物利用度,較其他晶型之苯甲酸鈉更爲優越、更具潛力成爲新一代更具療效的創新中樞神經疾病藥物。

至於命名Ω-NaBen的緣由,蔡果荃表示,乃因其他所有的晶型在藥物安定性挑戰之下、皆會轉換爲Ω-NaBen。Ω(omega)爲希臘的最後一個字母代表其爲終極最高價值苯甲酸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