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最難的一門副科,爲什麼要從小學語文抓起?

最近在和學生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有一個意外發現:牛娃們的“戰場”開始卷向了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道法)這門學科。

在80後家長羣體中,由於受到自己讀書時代經驗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傾向於認爲道法屬於“小科”、“副科”,隨便背一背就可以拿到90多分。但從最近幾年中考和校內大考的結果來看,道法並不像大家預想的那樣簡單。

這裡有必要高亮一個熱知識給小學生家長:道法是中考必考科目,但它不像語數外一樣被天然視爲主科,又沒有生物地理等提前中考的優勢機緣,很容易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後排位,湊合着往前學。

再加上道法的主觀題出題材料和形式都變幻莫測,往往知識點梳理了一本又一本,背了一遍又一遍,作答的時候還是抓不住考點,踩不上分。

引用某位知名升學專家的話:曾經學渣和學渣的差距是英語,學渣和學霸的差距是數學,學霸和學霸的差距是語文。可是自2021年中考後,實際情況變了,學渣和學渣的差距是英語,學渣和學霸的差距是數學,學霸和學霸的差距是道法。

就是這個原本無足輕重的“副科”,如今成了學霸們在總分角力中“馬失前蹄”的主要原因。

道法真的那麼難嗎?不就是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嗎?不是隻要想法不跑偏都可以得高分的嗎?

這裡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底層邏輯,即只要是考試,都是以考察知識掌握情況的方式來對應試者進行程度區分的,所以我們預想中簡單的試題在道法的考試中是存在的,但是用於程度區分的難題也是同樣存在的。

決定孩子們道法得分差異的關鍵,在這些用於程度區分的難題上。

那麼,這種所謂的難題究竟是什麼類型的呢?通常來講,這類試題重在考察孩子們的思辨能力,我們姑且稱之爲“思辨題”。具體如下圖中的第5題:

圖片節選自2021年北京中考道法真題

第5題的ABCD四個選項的說法本身都是正確的,但是,要從中選取更符合題幹《新“盲人摸象”》漫畫啓示的一項,就需要孩子具有較強的思辨能力(答案及解析見文末)。這種思辨題看起來模棱兩可,是考場上失分的最主要類型題之一。

從這道例題不難看出,道法考試難度的提升主要在這樣兩方面:

1、題目靈活,單純靠背知識點是很難得分的,一定要把所學的內容吃透、理解透;

2、題目所給的信息量大,尤其是某些論述題題幹很長,對於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極大的考驗。

所以如果道法想拿高分,只靠單純的背提綱和機械性的刷題很難,考試題目已經從單一的考察知識點的掌握,轉向對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以及總結歸納能力等更高層次、綜合能力的全面考察。

那麼,我們要如何幫孩子提高這類思辨題的正確率?其實最優解正藏在語文閱讀試題中。

道法和語文這兩個學科看似毫不相干,實際上,在新中考改革之後,爲了強化義務教育階段育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教材編寫者從道法和語文這兩個學科“雙管齊下”,在教學大綱設計上有意識地建立起了二者之間的強關聯。

將部編版道法教材和語文教材進行對比,就能看出它們在設計上的高度同步性。具體舉例如下:

《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書影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書影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書影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書影

我們可以看到,七年級上冊道法教材講了“交友的智慧“這一主題,與此同時,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也講了”交友之道“主題;八年級上冊道法教材講了”誠實守信“主題,與此同時,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也講了”人無信不立“主題。

正是因爲道法和語文這兩個學科在教學設計、教材編寫等方面具有極強的同步性,兩者在試題中也同樣存在着命題思路上的共通性。意識到這一點,家長們或許就能更好的理解:語文閱讀能力的加強對於道法成績的提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法和語文試題的共通性,主要體現在道法思辨題和語文閱讀理解的內容概括題上。我們舉一個例子和前文2021北京中考的道法第5題進行對比——

18. 文中哪些事對作者的寫作生涯產生了積極影響?請寫出其中兩件。(4分)

答案:

(1)畢業前答應留在哈爾濱搞專業創作。

(2)冒充師範學院,在圖書館閱覽室內安靜環境專心寫作。

(3)圖書館外秋冬美景激發我創作靈感。

(4)小學老師把辦公室給我用,可以一直寫到半夜。

(節選自2019年吉林省長春市中考語文真題)

道法和語文試題面對的問題,本質上都是從一堆信息中篩選出符合題意的信息。道法試題中的一堆信息來源於題乾和選項,語文試題中的一堆信息來源於閱讀文本和題幹。

想通這一點,道法試題中模棱兩可的思辨題就迎刃而解了,本質上和語文閱讀沒什麼區別。接下來要明確的就是如何用語文閱讀的答題技巧解決道法的思辨難題。

之前我們曾推過《中考語文最恐怖題型,真不是多讀書就能拿高分(附萬能答題模板)》一文,講到了包括概括題在內的閱讀理解題諸多答題技巧和模板,例如——

1.在題幹中找到關鍵詞並確定答案範圍

2.到原文中按照關鍵詞搜索答案

3.儘量用原文的詞句分點回答

這些語文閱讀題的答題方法,同樣可以解決道法考試中難度較高的思辨題。比如2021年北京中考道法真題中的第5題便可“照方抓藥”——

原題中四個選項,其中:

A.網絡信息無限,學會挑選信息。

關鍵詞是“挑選”,圖中沒有體現挑選,所以錯誤。

B.積極利用網絡,獲取新知識。

關鍵詞是“新知識”,圖中沒有體現知識新舊,所以錯誤。

C.多角度獲取信息,認清事物真相。

關鍵詞是“多角度“,圖中六個角度體現了多角度,所以正確。

D.辨析網絡信息,傳播網絡正能量。

關鍵詞是“正能量“,圖中沒有體現正能量或負能量,所以錯誤。

由此,我們可以推知,正確答案應該是C。

“大語文”的“大”不僅體現在學科自身的分值、考察難度,更體現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育德育人的理念,以及多學科整體協作的設計佈局,這需要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多多留心,觸類旁通。

隨着中高考命題在學科滲透方面的增強,其實不止道法,甚至數理化等學科都對語文的基礎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小學開始注重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對未來的求學之路將產生深遠影響。

“大語文“的拓展空間還有很大一部分尚未被髮掘。關於語文與其他各科是如何滲透的,我們將在後續推出系列相關文章,歡迎大家閱讀交流,留言討論。

作者簡介:徐博,廈門大學博士,初中語文教師,高中語文教師資格持證,多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實踐和教育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