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子之病」可望治癒 類風溼關節炎疫苗獲得成功

類風溼關節炎病患的關節,會因自體免疫的破壞而扭曲,病患相當辛苦。(圖/scitechdaily)

「類風溼關節炎」是患者最多的免疫型疾病,全球有1% 的人口受此病而苦。臺灣最著名的病友是著名作家「杏林子」(本名劉俠)。如今美國俄亥俄州的托萊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ledo)終於開發出一種實驗性疫苗,該疫苗在預防類風溼性關節炎與減緩上,都顯示出巨大的希望。

每日科學報(Scitech Daily)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這些發現,是醫學界對類風溼性關節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的重大突破。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免疫系統不明原因失控,持續攻擊並破壞健康結蹄組織,也就是手、手腕、腳踝和膝蓋的關節襯裡,就會造成關節腫痛與硬化,喪失功能。

患者只能服用強效的免疫系統抑制劑,但是此舉又會造成患者的虛弱,該病一直是醫療難題。

論文的第一作者裡都‧ 查克拉瓦蒂(Ritu Chakravarti)博士:「幾乎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是初始原因不明,這使得治療或預防它們變得非常困難,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地將這種疫苗投入臨牀治療,那將是革命性的。」

查克拉瓦蒂與他的團隊是從基因組當中着手,多年來一直在研究一種名爲「14-3-3 zeta」,它位在8號染色體,先前僅知該段蛋白對細胞存活與凋亡,有主要調節作用。所謂的細胞凋亡,就有免疫系統的介入,因此他們也認爲它對於免疫系統爲何攻擊正常組織可能有關。

他們原本以爲,該蛋白質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潛在誘因,因此利用基因編緝將其關閉,卻發現了正好相反。在實驗動物身上去除蛋白質以後,反而出現「早發性嚴重關節炎」,換言之,我們應該保護該段蛋白質,確保功能正常。

根據這項新發現,該團隊利用基因剪輯技術,在細菌裡培養 14-3-3 zeta 蛋白,在純化 之後,就成爲14-3-3 zeta 蛋白爲主體的疫苗。在動物實驗中,疫苗成功穩定了原本的先天免疫系統攻擊事件。意思是,有效。

查克拉瓦蒂說:「我們驚喜的發現,原先有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實驗動物,在注射疫苗後,關結炎症狀完全消失了。我們還不完全瞭解原理,但是我們碰巧得到一個最好的結果。」

查克拉瓦蒂副教授是類風溼關節炎疫苗團隊的主持人。(圖/University of Toledo)

研究團隊表示,除了抑制關節炎的惡化,該疫苗也明顯改善了骨骼的品質,動物的總體健康有明顯好轉。

查克拉瓦蒂說:「多年來,我們在治療或預防類風溼性關節炎方面,沒有取得任何重大進展,只能透過免疫抑制劑、皮質類固醇來減緩惡化,而這類藥物的副作用一直是強烈的。我們的方法則完全不同,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研究人員正在申請專利,並尋求製藥行業的合作,以研發更安全的有效疫苗,期望在未來可預測時間裡進入臨牀前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