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自有25史 鐵窗關不住文采

作家柏楊生前與夫人張香華愛貓合影。(本報資料照片

柏楊已逝世逾10年,今年又逢其百歲冥誕,斯人已遠去,典型夙昔,對今人而言,柏楊在這個時代並未遠離,反而更見重要性

文史作家王豐表示,自己和柏老年齡雖相差三輪,但卻是忘年之交,「那個飽經憂患的年代過來的文人,雖然沒有漂亮的學歷胸中卻自有25史」在他看來柏老是以天下爲己任的「中國文人」,是能跳脫地理格局胸懷天下視野的末代文人,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在牢中的他仍能踏實地建構出自己的閱讀和寫作體系

王豐指出,在今日的臺灣看柏老對言論自由的捍衛格外諷刺,「現在的臺灣強調自由、民主、多元爲核心價值,但卻走法西斯復辟,管控別人思想箝制言論自由的路線。」他指出,中國歷史最燦爛的時刻多是言路大開、百花齊放的時代,看到今日政府媒體討論公共事務言論的扼殺,王豐感慨:「若是柏老在世,定會譴責這樣的恣意妄爲。」

大陸公共知識份子許知遠直言:「在某種意義上,柏楊在這個時代變得更有意義。」他曾前去綠島參觀時,聽當地餐館老闆娘說自己小學時,曾有監獄中的犯人給他們上課,後來才知道其中一位叫柏楊,是大作家,對他爲自己信念付出的犧牲、堅韌,尤感尊敬。

許知遠指出,儘管中國因財富國際影響力陡然增加,「但它的內在困境弊端,即從魯迅到柏楊,這一連串知識份子所批評的中國社會心理性格,並未得到徹底改進,而且隨着中國在世界影響力的增強,這些弊端也開始影響世界。」

許知遠認爲,「如何建立一個現代社會,如何成爲一個現代人」在大陸經濟起飛的這些年,討論似乎暫時退隱了,但它們最終還是要回來。「閱讀柏楊,是我們對自身認識的一個重要參照,也是靈感與啓發的來源。疫情是對我們現狀有力提醒,倘若一個社會缺乏自我批評反省精神,它會不斷重複自身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