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傳統古厝 金管處獲行政院金質獎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20年來投注經費新臺幣7億餘元,完成近90棟古厝修復工程。(金管處提供)

內政部營建署長吳欣修勘查金門古厝修復情況。(金管處提供)

金門古厝的修復講求傳統營造規制的保存與延續。(金管處提供)

金門傳統古厝承載豐厚人文內涵,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年以「南山12、19號及北山62號傳統建築修復工程」獲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20屆金質獎,在維護紅磚文化方面取得具體成果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在1995年成立,主要工作之一即是維護轄內傳統聚落風貌,避免新式建築遮蔽傳統聚落天際線,在創造多贏的概念下,向居民以設定使用權30年,進行古厝整修與委外營運,20年來投注經費近新臺幣7億餘元,完成近90棟古厝修復工程,以民宿賣店展示館經營型態,在居民、遊客與保存古厝與傳統聚落風貌中,獲致可觀的成果。

金管處說明,古厝的空間長寬高的尺寸與位置,皆有祈求子孫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官運亨通寓意。在營建過程中,傳統匠師恪守金門在地傳統建築規制,避免出現伸長手、見白、咬箭、目屎留滴的狀況,也講求地方風俗,如正脊煙筒內合脊十二物,大梁上掛着樑燈、五穀傘、金花等等,皆有丁、財、貴生生不息、多子多孫的用意。

金管處委託設計監造單位在修復過程中,逐一訪談李氏族親對於古厝風貌的記憶,並參酌周邊的古厝樣式和內涵,讓整個修復進程結果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