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清代古厝修復 規畫開民宿說故事

金門許丕簡古厝斥資2500萬元整修,屋主規畫開設民宿。(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許丕簡古厝整修前外觀舊貌。(李金生攝)

許丕簡古厝整修前內部原貌。(李金生攝)

許丕簡古厝的正面磚砌,表現精湛的傳統工法之一。(李金生攝)

許丕簡古厝的正面磚砌,表現精湛的傳統工法之二。(李金生攝)

坐落於金門金寧鄉後沙自然村,至今已有153年曆史的縣定古蹟「許丕簡古厝」,已由縣文化局協調斥資新臺幣近2500萬元修復,現有屋主規畫開設民宿,期待這棟險些賣給外鄉人的古厝,與到訪的旅人一起回味屬於它有溫度故事

這幢紅磚古厝原爲後沙許氏五房許丕騰南洋經商致富後,從僑居地匯款返鄉於清同治六年(1867)興建,是後沙聚落內重要的傳統建築代表作,也是金門較早期的僑匯建築之一。

縣文化局說明,這幢以磚、石、木爲主結構的古厝,爲金門少見的小六路厝,空間格局特殊,承重牆花崗石臺基,正面磚雕、磚砌,脊墜與水車泥塑,以及東西敞廳木雕工藝精湛,具有相當可觀的藝術和保存價值

文化局調查指出,許丕騰後裔因家道中落,有意將大厝以1200銀元賣給同爲金門華僑山後人,同村菲律賓經商的許丕簡聽說後,認爲古厝如爲外人購買有損村譽」,即以更高的1500銀元買下,古厝始未落入外鄉人之手。抗戰期間(1937至1945)古厝曾遭日軍佔用,後來國軍進駐使用,僅留一房供屋主居住,直至1980年間才撤離歸還。

由於古厝產權持份人很多,加上室內空間不敷使用,後代子孫遷移村外居住或移居臺灣,在缺乏管理維護下,建築嚴重毀損,左櫸屋頂崩塌外,大廳及右房前側屋頂破損,多數木構件也遭白蟻肆虐,危及建築結構安全。

縣文化局在2016至2018年間完成修復規畫和設計委託,協調公私部門投入新臺幣近2500萬元,去年1月23日動工修復,迄今年9月完竣。屋主未來規畫開設民宿,並依約開放主廳供人蔘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