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豪專欄-高殖利率下 佈局把握四大要素

若進一步細究,殖利率上升有三個主要原因:首先,日本央行決定放鬆對殖利率曲線的控制,這或許是影響最小的一個因素,結果日本公債殖利率急升,並對其他市場產生了連鎖效應,因爲對存續期的需求受到負面衝擊。

其次,近期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決定延長石油減產至年底,引發市場劇烈反應。例如油價光是在9月漲幅就超過10%,較6月低點更上漲超過三分之一。以歐洲央行爲例,雖然有跡象顯示經濟成長停滯不前,且歐元區貨幣供給正持續收縮,但歐洲央行還是在9月決定升息。

第三,雖然聯準會9月沒有升息,但從聯準會成員對政策利率的展望來看明年前景,顯然不如之前預想的樂觀。市場原本期望即使經濟成長轉強,核心通膨率下降也將給予聯準會降息空間;但從聯準會的預測看來,如果經濟成長持續良好,利率料將保持在高位。

換言之,市場對降息的預期相應降低,結果債券殖利率卻異常地大幅上升,特別是考慮到升息週期很可能即將接近尾聲。

展望後市,這種情況對未來市場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影響:首先,預期隨着經濟成長放緩,美中經濟許多歐洲國家貨幣緊縮的影響將日益顯現,對於一些主要受到獲利預期成長帶動的股市將構成挑戰,而仰賴穩定股息收益的策略將具有相對優勢。

第二,在油價上漲背景下,通膨可能比較居高難下,這意味着如果經濟成長增強,股市將無法受惠,因爲由此導致的債券殖利率上升將壓抑股市上漲空間,一如最近幾個月的情況。需求疲弱和通膨出現進一步減緩跡象,可能將是利率預期要穩定下來的關鍵因素。

第三,我們意識到金融穩定風險仍然很高,並認爲波動加劇條件已經具備。在當前循環的後期階段,主要央行進一步緊縮政策的任何措施都將使金融穩定面臨更大的考驗。第四,就戰術性配置而言,債券殖利率上升使固定收益市場相對於其他資產類別變得愈來愈有競爭力。

策略上,由於就業市場具韌性,提供消費支撐,企業獲利動能也優於預期,可藉由成長股及折價的非投資等級債券,與攻守兼備的可轉債組合,兼顧收益及成長投資機會;但因利率仍在高檔,建議以美國收益和短債策略來平衡收益與波動;同時強化趨勢性題材如AI、臺股等趨勢性主題部位,參與結構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