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倫理開課 加強科研誠信

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中研院,傳出前生化研究所所長陳慶士涉及論文造假,於國內高教學術研究領域,砸下震撼彈;多所大學研發長表示,顯示過去臺灣對於學術倫理的重視並不夠,管理並不嚴謹,現在不少大學已在校內開設學術倫理課程,像是中正大學要求研究人員都要上學倫課,臺北科技大學則是申請科技部專案師生,需先完成6小時的學倫教育課程訓練

中正大學研發長黃士坦言,近年來多次大學與研究單位傳出論文造假案,但也讓各界對學倫逐漸重視,由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陽明大學及中央大學組成的臺灣聯合大學系統,去年2月底便在香港舉行亞太地區研究誠信網絡會議,今年2月則在臺北舉行,強調科研誠信,連教育部與科技部都很重視。

黃士銘說,各所大學推廣學術倫理方式有所不同,中正大學則是要求研究人員都要參加學術倫理課程,並且校內也設有人類研究倫理中心目的即在於推廣,尊重研究對象的尊嚴,並保障其權益,已規畫審查及稽覈相關研究的倫理事宜,爲的就是希望能將學倫加以推廣成普世價值

北科大研發長蘇昭瑾則說,北科大在去年12月起,便要求校內師生若首度申請科技部計劃,應於申請研究計劃前3年內,完成至少6小時的學術倫理教育課程訓練,並且可線上修課,爲的就是加強與維持學倫與研究誠信。北科大未來也將成立學術倫理研究辦公室,但相關人士邀約與組織都在規畫中,希望能儘快推動與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