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請注意 今年的高考有些許不一樣!

距離高考還有兩週時間,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正在陸續發佈,今年各高校新增了哪些招生專業?在人才培養上有何亮點?招生政策有什麼變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聚焦今年的高考招生。

新增37個本科專業 順應國家發展戰略

根據教育部最新公佈的本科專業目錄,今年共新增了37個本科專業,共有43所高校通過了新增專業的審批,記者梳理髮現,這些都是根據國家戰略發展設置的特色專業,絕大部分將於今年啓動首次招生。

37個新增專業涵蓋法學、教育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9大門類,都是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設的國家最緊缺專業,其中專業數量佔比最多的是工學,其次爲農學。

北理工等7所高校新增密碼科學技術專業

在工學專業中,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等7所高校依託強勢的學科基礎,在今年招生專業中新增了密碼科學與技術。

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 張瑞:基於北理工在密碼算法與協議、人工智能安全、大數據隱私保護、區塊鏈密碼應用、抗量子計算密碼等方向的特色研究優勢,推動密碼技術在我國金融領域和國家重要信息系統的融合應用。

多個新增專業“智能化升級

隨着我國很多領域智能化升級,此次新增專業還有一些是針對本領域的新形勢、新需求進行的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比如,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今年新增的智能採礦工程,就是爲順應國家能源工業“少人、安全、增效”的生產模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增的智慧牧業科學與工程,目的是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需求。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務處處長 陳遇春:結合學校優勢學科資源、全面提升專業內涵的基礎上,進行交叉融合,形成一個複合型新專業,爲國家的農業現代化和未來農業的發展培養人才。

古文字學專業今年首次招生

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追尋和守護歷史根脈,此次有關高校還新增了相關專業。其中,吉林大學新增的古文字學專業將在今年首次招生,納入到本科“強基計劃”招生試點,這一專業將爲考古學科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打破古文字學人才培養只在研究生階段的局面,健全了這一基礎學科本碩博士相銜接的完整培養體系。

個性化培養 爲拔尖人才搭建平臺

國家發展離不開創新人才培養,近年來,一批高水平大學在高考招生中,每年都會選拔一批優秀學生,通過量身定製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配備一流師資和學術環境,爲拔尖人才成長搭建平臺。今年,拔尖人才選拔與培養上,各高校有何新的亮點和舉措,一起來了解。

北航:全面實施北斗七星戰略”

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針對拔尖創新人才,將全面實施“北斗七星戰略”,瞄準基礎學科前沿和未來空天科技,設置了七個試驗班進行招生,分別是計算機拔尖計劃、空天力學拔尖計劃、華羅庚數學拔尖計劃、未來空天領軍計劃、醫工交叉試驗班、國際通用工程學院和中法工程師學院,計劃招生350人左右。其中,前四個“計劃”是北航今年新增的4個特色試驗班,實現8年制本博貫通培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鄧怡:也就是我們用三年的時間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只要你達到了培養的標準,直接進入博士階段學習,而且博士階段你可以針對學校的任何一個方向去進行選擇,給了我們高分的學生一個非常好的一個選擇。

哈工大:院士領銜拔尖創新人才特色班

哈爾濱工業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主要採用書院制、導師制、本碩博貫通、跨校區個性化培養的方式,考生可通過高考填報工科試驗班(英才本碩博連讀)專業志願或入學後選拔等方式進入,預計招生規模爲300人左右。其中,小衛星班、智能機器人班、永坦班三個特色班由院士領銜。

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主任 邢朝霞:以小衛星班爲例,同學進入小衛星班,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已經開始參與到小衛星的研製過程中來。

北京化工大學新設弘德書院 招收拔尖人才

今年,西北工業大學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開設了“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信息+”、“材料+”三個拔尖人才培養項目,就是由院士和首席科學家設定教學大綱,採用本研銜接方式,實行3~6年彈性學制培養,計劃招生150人左右。北京化工大學新成立的弘德書院,同樣採用高水平“導師制”管理,對拔尖創新人才進行培養,將在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化學四個專業進行大類招生,計劃招生120人。

北京化工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徐帥:由兩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傑青”獲得者及資深教授擔任學生導師,小班雙語教學,開設國際化課程,學生不用跨出國門,就可以聆聽到課程的國際前沿知識和動態發展趨勢。此外,學生也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交流,包括暑期訪學和國際高水平大學的聯合培養等。

整合資源 多校啓動跨校聯合培養新模式

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記者發現,一些高校啓動了跨校聯合培養新模式,發揮各自專業優勢,整合兩校優質資源,培養具有跨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這是招生中的一個重大突破。

資源共享 跨校開設涉外法治人才法學班

今年起,中國政法大學將與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開展涉外法治人才法學班,實現優質資源共享,計劃招生15人。學生本科階段主要在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進行學習,第二學年集中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符合兩校學位授予標準的,將授予聯合學士學位

中國政法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 於瑞辰:本碩貫通培養,考覈合格,將全部獲得推免資格來攻讀我們的國際法學專業的研究生。

西南財經聯手電子科大打造智能金融人才

今年,西南財經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將依託各自在金融學領域和信息技術方面的學科專業優勢,聯合開展學士學位培養項目,將在金融學專業(智能金融與區塊鏈金融方向)每年招生30人,項目實施小班化、個性化定製方案,實現計算機、金融學、經濟學、數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西南財經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 謝紅:培養具有跨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金融精英,學生可獲得學籍所在學校畢業證和兩校共同頒發的“金融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聯合學士學位”,採取三導師制,爲每位學生配備學業導師、科研導師及行業導師,完成培養方案學習品行良好的學生全部給予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

學校表示,這種聯合培養模式,不僅可以給複合型人才培養提供更廣闊的平臺,也將進一步帶動合作雙方在科學研究、師資培育、社會服務方面的交流提升。

創新機制 人才培養模式更國際化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生在國內接受國際化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記者注意到,在今年高考招生中,更具“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爲不少高校的新亮點。

華南理工大學打造全英語授課校區

今年,華南理工大學被教育部和廣東省列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教育改革試點,將把學校廣州國際校區打造成全英文授課的校區,爲學生提供沉浸式國際化成長環境,探索國際化辦學的新路子。目前開設了生物醫學工程、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8個新工科專業,全部爲前沿交叉學科

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 李正:立足中國實際,融合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入全球優質的教育資源,比如引進國際化高水平師資、借鑑國外名校的課程體系、現代書院制、全員導師制、豐富的跨境學習交流機會等。

國際人才招生採用綜合評價錄取方式

據介紹,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目前面向廣東、上海、江蘇、山東、浙江五個試點省市和港澳臺地區進行招生。在招生錄取上,採取“6+3+1”的綜合評價錄取方式,放在提前批招生,也就是在普通本科錄取批次之前。

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 李正:“6+3+1”綜合評價招生方式,就是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佔60%、學校考覈成績佔30%、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佔10%來進行綜合評價排名,擇優錄取。沒有被錄取的學生也不影響普通批次的錄取,多一次選擇的機會。

各高校爲學生打造多層次國際交流平臺

爲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各學校還根據自身特色,積極與國外高水平學校開展合作。地處新時代絲綢之路起點西安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已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高校聯合建立了8個海外農業示範園和3個海外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化工大學已與48個國家(地區)的156所大學、機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學生可以通過“北化-世界百強高校本碩博精英計劃”,赴世界百強高校或世界高水平大學進行暑期學習、短期研修或者攻讀博士學位

北京化工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 徐帥:學校有80項左右的海外學習項目,包括聯合培養、短期學習交換生等等。百強高校本碩博精英計劃,(學生)經過選拔後,可以到與我校建有聯合培養項目的世界知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獲得我校授予的碩士學位,外方合作大學授予的博士學位。

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業工程、安全工程等雙一流學科羣專業,每年將遴選20餘人組成拔尖人才培養國際班,學生可赴德國、奧地利、英國等國家的高水平大學訪學。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通用工程學院從全球引進師資,採用全英文小班授課,本研一體化的培養,不僅在學期間,將爲學生提供100%出國交流機會,本科階段學習結束後,學生還將由學院推薦赴國際一流大學攻讀研究生或在學院及其他理工類前沿交叉學科方向繼續深造。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正通過高水平、寬領域、多層次的國際化辦學,努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領軍人才。 (總檯央視記者 高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