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行政區劃調整爲“四街六鎮”,新增港灣街道承載南沙灣先行啓動區建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珊 南沙報道

12月28日,隨着廣州南沙區港灣街道在位於南沙區港前⼤道南133號的辦公大樓揭牌,南沙行政區劃正式由“三街六鎮”變爲“四街六鎮”(南沙、港灣、珠江、龍穴4個街道,東涌、欖核、大崗、黃閣、橫瀝、萬頃沙6個鎮)。

港灣街道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東部,珠江出海口虎門水道的西岸。街道行政區劃範圍東至虎門水道,與東莞市沙田鎮、虎門鎮相望;南至鳧洲水道,與龍穴街相望;西至黃山魯、大涌地鐵站;北至進港大道;東南端爲珠江出海伶仃洋。港灣街道區位獨特、底蘊深厚、優勢突出,地處大灣區黃金內灣核心位置,承載着《南沙方案》先行啓動區、廣州濱海國際門戶等多重戰略任務。

新設立的港灣街道以南沙街道原管轄的鹿頸村、南橫村、蘆灣村、深灣村、塘坑村、大嶺界村、九王廟村、東井村、紅嶺社區、南沙社區、蒲州社區、海灣社區、南北臺社區等8個村委會、5個社區居委會和黃山魯林場、南沙示範場的區域爲行政管轄範圍,面積54.79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約12萬。

南沙街道、黃閣鎮轄區範圍也進行了調整。其中,南沙街道在原管轄的沙螺灣村、板頭村、金洲村、坦頭村、廣隆村、大涌村、東瓜宇村、逸濤社區、蕉門河社區、蝴蝶洲社區、海庭社區、金隆社區、金沙社區、上灣社區之外,新劃入黃閣鎮原管轄的亭角村、東灣村、坦尾村、蕉門村、梅山社區、鳳凰社區。調整後的南沙街道轄區面積爲44.97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9個社區,覆蓋了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片區蕉門河中心區3平方公里範圍。黃閣鎮變更後,轄東里村、蓮溪村、大塘村、大井村、南涌口村、烏洲村、留東村、新海村、小虎村、沙仔村10個村委會和黃閣社區居委會及東風農場,面積60.74平方千米。

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揚表示,對黃閣鎮、南沙街道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是推進《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落地落實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實現多點支撐城市空間佈局的應勢之舉,是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內在要求。港灣街道將依託資訊科技園、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等科創平臺優勢,大力培育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企業,推動產業佈局優化和集羣發展。同時,按照“精明增長、精緻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理念,集中資源加快南沙灣先行啓動區建設,突出海上風情,科學利用好水元素,把握國際郵輪母港即將復航機遇,重點開展濱海岸線貫通、黃山魯森林公園提升、基礎設施完善等工程,帶動霍英東基金會合作存量地塊的商業及居住用地投資開發,打造成爲粵港澳大灣區的海上門戶、廣州國際海洋文體休閒中心。

【通訊員】齊華偉 張子笛 俞丹丹 尹勇軍 李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