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爲何一再關注和平菓局?沉浸式商業新物種待升級

近日,人民日報評論欄目再度關注和平菓局、文和友、1192弄等沉浸式商業項目,並對這一“商業新物種”進行了點評。

此前,央視新聞聯播曾以近兩分鐘專題報道了和平菓局,並給予高度評價。“學習強國”也在春節期間,特別推薦了和平菓局。

和平菓局位於王府井百貨地下二層,共計2400平米,是國內首個老北京風情沉浸式體驗空間,逼真還原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北京胡同生活,甫一開業便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人羣。每天接待逾萬人次。

央媒爲何持續關注這一沉浸式商業新物種?

近日發表的人民日報評論對此指出:

“北京有“和平菓局”,以四合院、舊時商鋪衚衕等微型場景,還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北京;上海有“1192弄”,通過輪船黃包車、有軌電車等元素,再現民國時期的老上海……讓老一輩緬懷青春,讓年輕人體驗新奇,“城市的懷舊消費”已經成爲一種趨勢。雖然具體內容不同,但整體都瞄準了懷舊、復古、沉浸式。比起早年間的美食城小吃街,現在的餐飲主題街區或者餐飲超級大店已經不再滿足於色香味俱全,而是瞄準形、聲、聞、味、觸的“五感”,把餐飲做成集成策展、休閒的綜合體,甚至成爲響噹噹的IP。

“一個有意思的點是,這些“新興物種”的選址佈局,往往體現出順應需求更迭、客羣更新的一面。比如第一家超級文和友,選址在長沙市海信廣場,盤活了這個原本已經走下坡路的商場,巨大的溢出效應帶動商場升級擴建併成長爲文旅地標;和平菓局的前身,是王府井百貨的尾貨打折區,改造後迅速扭轉頹勢,一度達到了進門要限流盛況。從購物吃喝到與休閒娛樂一體化,從注重消費體驗到社交需求崛起,年輕消費羣體的成長和消費模式的升級,也深刻地影響了消費場景的佈局。比起簡單的販賣商品,現在的商場和店鋪,更多要提供一種綜合化的、重服務和體驗的消費配套。”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日報點評的三個“沉浸式商業體”中,除文和友外,和平菓局、1192弄都與左馭商業相關。

“有業內人士開玩笑說,和平菓局又紅又專,所做的一切都是國家政策支持的。”張映光表示,“這也許最初有偶然因素,但如今,卻是左馭商業的方向。”

左馭商業另一位創始人孫偉則成功打造運營位於上海世紀匯的1192弄上海風情街項目,該項目共6000餘平米,年收入破億,被大衆點評評爲上海網紅打卡地第一名。

左馭商業聯合創始人,原資深媒體人張映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央媒對“新物種商業”的關注,與城市更新和消費煥新的大背景有關

儘管,與文和友、1192弄相比,和平菓局體量最小,但影響力最大。

“這與和平菓局具有更深的文化內涵有關。”張映光表示,“央媒對沉浸式商業的持續關注,與城市更新和消費煥新的大背景有關。”

2020年,國家首次將城市更新納入十四五規劃,預示着地產行業從開發時代專項運營時代。尤其是位於城市核心區域的大量商業資產,因形態、業態落後,缺乏運營有待更新、提升。

另一方面,國潮、非遺、老字號、傳統文化煥新,也是國家政策非常鼓勵的。

“有業內人士開玩笑說,和平菓局又紅又專,所做的一切都是國家政策支持的。”張映光表示,“這也許最初有偶然因素,但如今,卻是左馭商業的方向。”

人民日報評論中,也提到了沉浸式商業面臨的問題:

“ 文和友很火,這毋庸置疑;但對它的評價,已現兩極分化。 喜歡的能從食物好吃誇到情境消費場景新穎,吐槽的則抓着食物不頂尖、環境假復古、排隊打卡人太多等槽點。 尤其是一些新店,火了沒多久就“遇冷”,還有不少商戶選擇退出,這也說明了文化加持的餐飲不能靠簡單複製,而要因地制宜。”

對此,左馭商業聯合創始人張映光表示,沉浸式商業並不是一個可以簡單複製、拷貝的模式,而且需要不斷迭代、升級、創新。

目前,在國內真正取得成功的沉浸式商業項目並不多,文和友、1192弄、和平菓局是少數取得成功的項目,很多徒有其表,試圖模仿複製的項目都失敗了。

這說明,沉浸式商業項目對於策劃、設計、招商、運營的要求非常高。

“另一方面,儘管左馭商業具有成功運營1192弄與和平菓局的經驗,但是,這兩個項目仍然只是探索中的實驗品。”張映光表示,“1192弄與文和友相似,百分之九十是餐飲業態,主要是沉浸式餐飲項目。和平菓局則更偏文創和文化體驗。左馭商業的下一個項目,將更突出打造文化IP。以文化IP引領商業消費,這將是左馭與文和友最大的不同。”

主要是沉浸式餐飲項目。和平菓局則更偏文創和文化體驗。左馭商業的下一個項目,將更突出打造文化IP。以文化IP引領商業消費,這將是左馭與文和友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