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上野下】包子逸/銅板的本事
銅板的本事。圖/包子逸
對於還不懂得算數的孩子來說,銅板比紙鈔更有分量,紙鈔上面寫的00或000,看起來都是破洞而已。銅板放在口袋叮鈴作響,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刮刮樂,孩子也不在乎刮出什麼大獎,最有趣的部分在於刮。又好比說有些景點喜歡製造紀念幣,只要拿出一元銅板,投進神秘的機械裡頭,一元銅板便會壓得又長又扁,並且長出新的印花,看起來就像縮小的匕首。
童年最早能感受到的消費型滿足全部是銅板可以解決的,比如說其貌不揚的投幣式搖搖車(實際造型可能是馬、超人或迷你摩天輪),塞一枚硬幣進去便唱起歌來,陪你馳騁在想像的草原上。這種玩具比成人想像中分佈密度更高,如果你恰巧手上牽着一名孩子,他們會不斷尖聲提醒你這種設施的存在,敏銳程度媲美那些海灘尋寶者手中的金屬探測器。老派藥房或診所面前尤其常見這些販售快樂的機器,可以想像剛被打了一針哀號不止,或者一想到吃藥便愁眉苦臉的孩子如何在這些搖來晃去的廉價娛樂中忘記悲傷。
在東港傳統菜市場尋找肉丸下落的途中,某間已收攤的乾貨鋪旁擺了一對搖搖馬與搖搖車,雖然罕見但是合情合理。這間食品行招牌顯示他們賣各種魚乾貨,包括油魚子、蝦九、宋米、中蝦、赤尾青──真不愧是東港,光是蝦乾的名號就如此博大精深,在我努力Google鑽研這些花俏的乾貨真面目的同時,旋即掏出銅板打發小孩在原地飆馬/飆車,並且慷慨地特別通融搭兩趟。
在破爛的音樂聲中,兩造雙方於是沉浸在各自的愉悅之中互不相擾,這些娛樂器材存在的奧義便是爲家長帶來短暫的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