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試點六年 飲頭啖湯的老人怎麼樣了?

作爲一個小衆養老選擇,保險版“以房養老”試點六年至今效果如何?選擇“吃螃蟹”的老人怎麼樣了?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健在的老人普遍對待遇水平滿意,生活品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時,也有極少數老人選擇了贖回房產並退出“以房養老”計劃

參保老人生活得到改善

保險版的“以房養老”,也稱爲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它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養老年金保險相結合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老年人將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後,可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保險金直至終身,同時可以繼續擁有房屋佔有、使用、收益和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處分權

2014年,北京上海廣州武漢4個城市啓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2018年7月,反向抵押保險擴大到全國範圍開展。試點至今,市面在售的有幸福人壽“幸福房來寶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A款)”和人保壽險的“安居樂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兩款產品。

記者採訪發現,參加“以房養老”的人羣中,目前健在的老人普遍對待遇水平滿意,生活品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廣州64歲的阿姨也有這種體會。沈阿姨沒有子女,退休後獨居在天河區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裡。2017年,她通過朋友瞭解到“以房養老”產品後決定投保。“現在每月從幸福人壽領取七千多元,加上養老金每月總共有大概一萬塊,消費能力明顯提升了。”她說:“雖然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了,但是我還住在這,相當於房子‘化整爲零’變現,‘死錢’變成‘活錢’。”

73歲在廣州獨居的譚阿姨也是參與保險版“以房養老”的一員。“‘以房養老’增加了收入,改善了退休後的生活,我覺得很適合類似我這樣的情況,多了一種養老方式的選擇很好、很實際。”她說。

“以房養老”仍是小衆產品

“以房養老”滿足了老年人居家養老、增加養老金收入和終身領取這三大養老核心需求,顯著改善了特定老年羣體晚年的生活質量,但總體來看仍是一個小衆產品。

據瞭解,2015年“幸福房來寶”推出以來,全國僅有207位老人(141戶家庭)參與,參保客戶平均年齡71歲,人均月領取養老金近8000元,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8個城市。而人保壽險“安居樂”於2016年下半年上市,截至目前投保數僅在十戶左右。

“總體來看運行平衡,規模有待提升,但市場反應比較好。”幸福人壽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工作負責人水龍對記者表示,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適合的人羣是有限的,目前的產品主要從老年消費者立場角度研發設計目標優先滿足高齡老人、失獨孤寡老人、低收入家庭羣體老人的“以房養老”需求。

此外,他表示,從地域上看,除了已開展業務的8個城市外,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以及西部的重慶地區也是關注“以房養老”較多的地方,反映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老人的心態相對開放、更容易接受新觀念。此外,從投保人羣佔比看,目前有子女的已經略高於無子女的,佔到五成多一點。在有子女的投保家庭中,教育背景和家庭資產狀況良好的,子女也接受程度也更高。

“對有些老人來說,‘以房養老’是他們的剛性需求。我們也希望在審慎經營前提下,未來升級‘以房養老’產品品種和業務覆蓋範圍。”趙水龍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