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紅繩一片菜葉,綠色農業守牢“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松江區農業企業的綠色認證率已達47.5%,位居全市第一。
本報首席記者 張 懿
通訊員 李諄諄
菜籃子、米袋子事關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而消費者最關注的莫過於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爲上海重要的“糧倉”和“菜圃”,松江區近期入圍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名單,其秘訣就是藉助技術和監管,推廣綠色農業,擦亮“綠色名片”,從源頭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爲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不懈努力。
統計顯示,經過連年推廣,目前松江區農業企業的綠色認證率已達47.5%,位居全市第一。
告別“藥物依賴”
農殘超標是農產品安全的一大風險,但松江農戶卻有自己的綠色之道。每年生梨成熟的關鍵期,也是防蟲害的關節點。在黃浦江畔的倉橋水晶梨基地,香甜的“早生新水”讓食客翹首以盼,但也招來飛蟲等不速之客。
作爲松江區最早一批獲得綠色認證的水果生產基地,倉橋水晶梨早就告別了傳統的“藥劑依賴”,防蟲靠的是一根繩子。記者在基地看到,合作社負責人金鳳雷正指導果農,在梨樹枝條上系紅繩。他告訴記者,別小看這根紅繩,它可是滅殺食心蟲的利器。原來,紅繩上沾了“性息素”,能通過“魚目混珠”吸引繁殖期成蟲,從而大大減少成蟲成功繁殖比例。
在松江區,綠色認證正成爲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力措施。倉橋水晶梨作爲綠色基地,在施肥打藥方面需要嚴格遵循相關標準,“紅繩防蟲”就是例證。松江區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副主任石國忠介紹,截至目前,全區獲得綠色認證的企業已達100家,面積達13.6萬畝,涉及157個產品。
好土好菜好市場
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不僅要管住農藥,還要有放心的土壤。在松江區,一些專業合作社通過生態方式,厚植“放心土”,爲綠色農業打好根基。以松江區重要的“菜籃子”基地——浦祥蔬菜專業合作社爲例,養土是這裡綠色生產的亮點。
浦祥是目前上海爲數不多的獲得綠色認證的蔬菜種植基地,年供應量約在7000噸。浦祥養土,一大經驗就是漚制有機肥。負責人馮均輝介紹,通過生態方式,基地400多畝蔬菜地產生的廢棄菜葉,每年能產生約300噸綠肥,可以滿足基地很大一塊的綠色生產需要。此外,基地還嘗試規模化養殖蚯蚓,讓蚯蚓將土壤中的物質加工成高質量有機肥,同時改善土壤的通氣、排水和保水性能。
好土地種出好產品,好品質贏得好市場。目前,像浦祥這樣的綠色基地讓許多客戶都近悅遠來,主動上門求購,足以顯示出市場對綠色蔬菜的認可和青睞。而有了綠色認證標識的背書,農業企業在闖市場時也有了更多信心。據透露,目前浦祥合作社正計劃主打自己的品牌蔬菜。可以說,這是他們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一種方式。
田頭“盯梢”保綠控綠
綠色認證標識說到底只是一張證書,它的背後,必須確保企業嚴格遵守相關的生產和管理規程。松江區綠色名片擦得亮,不僅有企業的努力,也離不開一支嚴格“保綠”“控綠”的監督隊伍,王碧君就是其中的代表。
記者採訪當天一大早,王碧君就來到了轄區內的種植基地。他來到倉庫,仔細查看化肥農藥的品類,瞭解是否存在違禁品種;同時,認真核對數量,避免過量使用。隨後,他還對基地的環境進行走訪,瞭解農業廢棄物是否得到妥善處理,環境是否符合綠色生產要求等。
據介紹,目前松江區有30位農產品質量監督員,他們是農產品綠色生產的“守門員”。爲更好發揮這支隊伍的監督功能,區裡去年出臺方案,根據監管檢查結果,實施獎優罰劣。一方面,去年全區爲優秀企業兌現了市、區兩級獎補資金共2100多萬元;另一方面,有5家企業因爲不達標且整改不力,失去了綠色認證資格。而今年截至目前,也有1家退出。
事實上,在監督的同時,王碧君也是綠色農業生產的指導員。就在這天早上,他還時不時與生產人員溝通,指導他們如何科學用藥、如何綠色種植、如何使用防蟲網和殺蟲燈等代替農藥。複雜、難懂的綠色生產技術標準,通過他們的“翻譯”,成爲易學好用的生產規範。
“舌尖上的安全”就是這麼“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