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制裁解除 經部:將與相關單位研議排除兩大障礙

經濟部次長王美花(右)。(圖/記者徐珍翔攝)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經濟部26日舉辦伊朗市場研討會德黑蘭工礦農會理事納賈菲(Mahmoud Najafi Arab)當面向我國經濟部次長王美花反映,由於臺灣並未在伊朗設立駐外館處,因此當地商人只能前往杜拜辦理簽證,多有不便,且雙方貿易往來,美元付款也只能透過臺伊清算平臺程序相當複雜。對此,王美花承諾,將與相關單位研議,儘速找出解決之道。

2016年1月16日,伊朗獲得國際解除經濟制裁,面對這片剛解禁的市場,世界各國紛紛打起如意算盤外貿協會秘書長明水指出,該國本身就有人口8千萬,加上鄰近國家的4億人口,無疑是重要市場,因此,解禁以來,貿協已組團訪問當地多達10次,近期還會組成汽車零配件、手工具扣件等團前往當地,但他也提到:「伊朗市場雖然已經解禁,但是還有一些通匯高科技管制、簽證等限制,若能解決,相信和伊朗的貿易關係會更強化。」

會後接受媒體訪問,王美花則透露,自己稍早與納賈菲有過私下談話對方提到,臺灣不少業者早就前往當地經商,因此,該國對臺商印象頗佳,多半認爲企業可靠、品質好、價格競爭力原以爲制裁解除後可深化合作,沒想到至今關係仍原地踏步,相較之下,德國人瞭解伊朗商機花費不少時間,但確定後,僅短短1個月便有動作

「臺灣還有兩個困難一直沒有解決。」王美花指出,納賈菲代表伊朗業者發聲,提到臺灣在德黑蘭並未設立外館,因此辦理簽證相當麻煩,必須先飛往杜拜一趟;此外,雙方當下的美元付款清算機制非常複雜,僅部分可透過我國指定外幣結算平臺兆豐銀行,其餘仍得透過第三國通匯,「貨款到底要交給誰?不能直接交給對方,還要透過其他國家,他們(伊朗商)覺得這個影響臺灣生意太大了。」直言將找相關單位研議,盼儘速找出解決之道。

至於伊朗爲何值得拓銷?王美花引用對方說法,由於文化關係,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不會攻擊伊朗及周邊國家,因此相當適合各國前往投資,特別是臺灣的製造業零組件品質相當突出,在當地大有可爲,「所以對方和我說,不是隻有新南向,伊朗生意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