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馬科技動作頻頻 吉利商用車內部人士否認“借殼上市”

(原標題漢馬科技動作頻頻 吉利商用車內部人士否認“借殼上市”)

聯社(上饒,記者 徐昊)訊,“商”、“乘”、“空”、“天”同步,是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爲吉利在未來出行領域(商用車、乘用車、低軌衛星和飛行汽車)謀劃的一盤大棋。在這一棋局中,在一年前將A股上市公司華菱星馬(現更名爲“漢馬科技”)納入旗下的商用車板塊,最近動作頻頻。

天眼查APP顯示,6月30日,由吉利商用車集團控股的漢馬科技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其中,註冊資本由約5.56億元增至約6.54億元,增幅約17.6%;法人代表則由周建羣變更爲範現軍。而範現軍亦任吉利商用車集團總裁一職。

此前五天的6月25日,漢馬科技公告,經公司自查書面問詢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公司控股股東吉利商用車集團正在與馬鞍山市人民政府籌劃關於公司的資產剝離事項。公告進一步顯示,本次資產剝離事項預計涉及漢馬科技部分非核心零部件業務的下屬分、子公司資產及股權,具體涉及的資產交易範圍、交易價格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對於漢馬科技的一系列變動,有行業人士認爲,漢馬科技的業務重組或就此展開,且不排除吉利商用車集團未來將旗下其他商用車業務陸續注入漢馬科技,並最終實現“借殼上市”。

“吉利商用車目前暫無上市打算。”7月2日,有吉利商用車內部人士對於這一說法予以了否認。

2020年6月,漢馬科技的前身華菱星馬發佈公告,吉利商用車集團將以不低於4.35億元的價格收購公司15.24%股權。2020年11月,華菱星馬更名爲漢馬科技,吉利商用車集團成漢馬科技控股股東。

“吉利商用車收購漢馬科技,看重的並不是這個‘殼’資源,而是其技術儲備,特別是重卡換電技術。”上述吉利商用車內部人士表示。

據公開資料,早在2013年,漢馬科技就已在能源商用車領域有所佈局。2016年,漢馬成立了研發團隊,並通過自主研發成功設計出純電動重卡。2018年,推出了全國第一款換電牽引車,由此成爲國內最早進入新能源重卡領域的商用車企業之一。

今年4月,吉利商用車位於廣西百色換電重卡綜合能源站正式投入運營,而漢馬科技研發生產的新型純電換電重卡也已應用於百色的礦山物流運輸

據吉利商用車方面介紹,首先,採用“車電分離”模式的換電重卡不僅購車成本低於燃油車,且使用過程中的能耗費用還可以節省15%以上;其次,換電速度最快五分鐘即可完成,與加油時間不相上下。另外,佔地面積僅爲200平方米的換電站即可滿足該礦山物流項目的需要。

據悉,吉利商用車今年將投入50輛換電重卡進行試點運營,50輛換電重卡每日總貨運量可達7800噸。

與此同時,吉利商用車還在2020年11月成立了萬物友好運力科技公司,註冊資金達3億元,經營範圍則包括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萬物友好是換電補能系統,配套換電重卡,是在原有業務價值平臺上進行增值生態平臺的產業化的深化延伸。”範現軍表示。

根據佈局規劃,吉利商用車將純電和增程式動力系統應用於城市商用車體系,而甲醇M100清潔能源和充換電技術則主要應用於公路商用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