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曝:身體問題根源 幾乎都在腳趾頭 5分鐘靈活操學起來

(圖片來源/Pixabay)

一般人可能會這樣想:「腳」不就只是一塊肥肥厚厚的東西支撐着身體嗎?其實不然。在這一塊肥肥厚厚的腳掌中,包含了二十六塊骨頭、五十六個關節與一百一十八根肌腱,而且在頂多十平方公分大小的足踝關節面上,必須承受走路時兩倍,跑步時六倍的身體重量,其在工學精密度上,是人體其他器官難以匹敵的。

當腳骨折受傷時,以往骨科的舊觀念往往是將受傷的腳打上石膏後,就叮囑不要動、要休息、避免活動,幾個月後,腳的外觀好了,治療也就跟着結束。但功能是否能恢復呢?許多病人因爲骨折或變形接受復位固定或重建手術,有幾周到幾個月不能踏地,等到要踩地時,往往會有異常的疼痛及腫脹感,患者問我多久纔會恢復?「唯有多走路纔會恢復,腳是活的,不是機器換了零件就會好。」

雙腳要健康 必須多活動

現在隨着科技的進步,在醫療上希望達到更積極的使命與意義,不再只着重於外觀上的復原,同時希望照顧到功能性的復健,所以在創傷骨科的新觀念帶動下,一旦骨折,除了進行良好的固定復位之外,還必須讓腳及早活動,以避免功能弱化。因爲「腳」是神經肌肉回饋非常頻繁的地方,必須時時刺激纔不會讓它的功能退化或變得遲鈍,所以要擁有一雙健康的腳,就必須多活動。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要常常訓練腳掌與腳趾頭,每天至少花五分鐘讓腳踏在土地地板上動一動,以維持腳的機能健康。因爲腳趾頭連結着許多肌腱,如果缺乏使用,很可能造成一些後天的毛病,如開張足、後天性扁平足等。

(圖片來源/時報出版提供)

5分鐘腳趾頭靈活操 動動你的腳ㄚ試試看:

◆第一步:將你的腳趾頭往下捲曲

◆第二步:張開你所有的腳趾頭。

◆第三步:放鬆腳趾頭。

如果你沒辦法輕易做到以上這些動作,可能因爲長期疏於照護,已經有腳部內外肌肉不平衡的問題了!沒關係,從現在開始也不遲,每天花五分鐘讓腳趾做做健康操,善用「它」原始精緻的功能設計,豈不太過浪費,也產生了廢用造成的文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