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寒冬下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如何逆風飛揚?

(原標題:疫情寒冬下準獨角獸雷鳥科技如何逆風飛揚?)

在美洲的印第安神話中,雷鳥是全能神靈化身,在空中具有攪動雷電之威力,這個寒帶地區特有的鳥類,善於奔走,飛行迅速,亦能在雪地上疾馳如飛。而在大洋彼岸中國深圳,一家跟雷鳥同名的互聯網創新公司雷鳥科技,去年實現了淨利潤過億元,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亦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依託產業協同下的整合創新能力,從“宅家經濟”中挖掘到商機,實現了產品業績的逆風飛揚。

2020年3月30日,TCL電子(01070.HK)公佈了2019年全年財報,旗下互聯網公司雷鳥科技全年收入5.5億港元,淨利潤達1.7億港元,同比增長137.8%。

對於這個業績,準獨角獸雷鳥科技CEO、TCL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李宏偉顯得篤定,他表示,2019年我們廣告和會員的主營業務收入顯著增長,此外,少兒、遊戲、雷鳥聯盟等創新業務收入均大幅增長。

電視進化的邏輯

在進入千禧年的第一場CES大展上,雖然從業者都知道互聯網是電視的未來,TV要進化成“iTV”,但是在CES2000上,唱主角的依然是硬件產品,包括更大屏幕的等離子電視,帶了DVD功能的多媒體電視,甚至可以操縱多臺家用設備的多功能電視遙控器。不過,當20年後的今天,iPhone取代了諾基亞,平板電腦取代了上網本,智能手機取代便攜相機,雖然智能電視已經成爲主流,但電視行業的市場排位,卻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唱主角的依然還是原來的幾大巨頭

作爲全球第二大電視企業TCL孵化的互聯網公司,“通過創新和數據驅動的增長,去年實現了雷鳥的用戶數量和ARPU值的穩步雙增長,我們會員滲透率去年大幅提升,存量會員同比增長108.9%,同時還在積極探索新的顛覆式創新產品。”李宏偉介紹道。

其中,2019年收入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產品技術和用戶體驗的雙向提升,包括領先行業發佈智屏產品,對整個智能電視系統進行快速升級,引入人工智能的個性化推薦機制等。

在交出這份優秀的成績單時,雷鳥科技才成立兩年多,其前身是TCL多媒體業務中心,公司前三大股東分別是TCL電子、騰訊和廣東南方電視新媒體,集合了電視終端內容版權平臺、牌照方這三大核心資源

此前,李宏偉曾在愛奇藝工作並有多年互聯網創業經歷,促使這位“互聯網老兵”南下深圳的動因,除了雷鳥股東擁有的強大資源,更重要的是,雷鳥科技所在的OTT行業,正是他追求的那個極具“爆發力”的互聯網創新賽道

早在2018年發佈的《全球智能電視服務運營發展報告》就顯示,隨着全球互聯網普及率的不斷提高,OTT用戶增長率也隨之保持高增長,報告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近6.17億OTT用戶,其中近一半增長來自亞太地區。

在李宏偉看來,行業的發展分爲基礎建設期、基礎應用期、爆發期和平穩發展期四個階段,這在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進程中已經獲得了證明,目前以智能電視爲終端的OTT行業,正在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即以交互革命場景化應用爲代表的產業爆發期。

爲此,李宏偉早前就提出了電視行業發展的“三條曲線論”:第一曲線是顯示技術,即硬件的進化;第二曲線在於電視智能化,即引入在線內容和網絡交互;第三曲線則是設備屬性的進化,電視將發生交互方式的革命,電視將不再是電視。

正因如此,他判定互聯網的未來在“大屏”,而雷鳥發展如此迅猛,也正得益於其所在的這個賽道,正處於電視的第二曲線和第三曲線的爆發點上。在過去的幾年,手機企業紛紛進入智能電視市場這一點上獲得佐證。

他認爲,不同的智能終端主要是交互方式不同,本質其實是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當人們需要待在家裡的時候,產品體驗較好的“大屏”,其價值就能夠體現出來了。

只是,李宏偉也沒有預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竟然成爲了自己所處行業提前爆發的催化劑,他預期中的大屏互聯網加速而至。

應對流量洪峰

“電影行業消失的春節檔,卻促成了OTT行業的流量洪峰”,在一位互聯網觀察人士看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之下,全球娛樂產業都受到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其中尤以電影業受傷最爲慘重,但在“宅家經濟”的推動下,影院關門了,電視的開機率卻暴增了。用戶突然集體轉向大屏的電視,這從雷鳥科技3月初公開的一組數字就可見一斑。今年春節期間(1月24日-2月23日),由雷鳥科技運營的TCL電視日均開機時長達到7.9小時,電視會員用戶同比增長177%。

“人均開機時長7.9個小時是個很高的數字,這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智能手機的人均使用時長。”李宏偉解釋道。

據雷鳥科技內部人士透露,每年的春節期間本來也是傳統運營旺季,堪稱OTT行業的“傳統春運”,李宏偉曾在公司內部羣裡開玩笑道:我們有點像娛樂行業,春節期間可能更忙。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春節期間由於13億人宅在家看電視,結果就是“傳統春運”變成了一場“流量洪峰”,好在中國過去幾年在互聯網和寬帶基礎設施上的巨大投資,纔沒有出現像歐洲那樣視頻平臺服務器被擠爆的狀況。

雖然內部早有準備,不過像雷鳥這樣的創業公司,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流量洪峰,正如李宏偉所言,“疫情對雷鳥來說也是一個軍令的號角”,爲了應對這場流量洪峰,公司從內容運營、平臺運維員工關懷等幾個方面都進入到了“戰時狀態”。

據瞭解,雷鳥內部首先成立專項小組,通過高效的內部協作,快速完成內容收集、頻道策劃、跳轉測試、設計輸出等準備工作,第一時間上線了“戰疫情”頻道,讓電視用戶瞭解到最新最全、真實可靠的資訊,該頻道上線後,日均點擊率超過50%。

同時,還聯合合作伙伴開放了一些原來付費的內容,免費提供給TCL電視用戶,並加大教育、健身、美食等內容的比重,讓用戶在家就可以實現遠程學習、運動健身、學做美食。更爲重要的是,這些新的內容形態的爆發式增長,讓電視這個傳統“大屏”,在傳統的娛樂休閒功能之外,承載了更多的用戶應用場景,也培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還鍛鍊了團隊

“在疫情加班期間,大家第一時間想的都是用戶,每個人都在想用戶需要什麼?這個事實讓我感動!”李宏偉感慨道。

假如沒有2009年開始的“雙11”,可能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對於像雷鳥這樣的創業公司而言,這次疫情帶來的增長機遇,可謂是最佳的練兵場

在應對突如其來的“流量洪峰”之外,讓團隊提升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力,提升團隊的執行力和凝聚力,並想方設法保證每一位員工的健康,這是比流量和用戶數據更爲寶貴的成長收穫。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人才比金子更寶貴。

據雷鳥科技的員工回憶,早在1月19日,李宏偉就要求公司行政部門集中採購醫用口罩,1月21日所有雷鳥員工都領到了第一批口罩。此外,面對口罩荒,公司在2月中旬優先給疫情嚴重地區的員工家屬寄了一批口罩。

顯然,這些流量之外的收穫,對於李宏偉和他的年輕團隊而言,也是極爲重要的一筆收穫,這樣的成長經歷,可以讓一家創業公司在未來行得更穩、走得更遠。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的未來

“毀滅你,又與你何干!”

三體》裡的這句話,描述了降維打擊的殘酷,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競爭對手像外星人一樣從天而降,並非危言聳聽。

雖然去年的業績頗爲亮眼,在春節期間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是對於李宏偉和他的團隊而言,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三星擁有手機、電視、電腦、芯片的全產品生態鏈,蘋果要進軍智能電視的傳言已經很久,華爲去年已經入場,面對“狼來了”的嚴酷競爭格局,李宏偉經常說的兩句話:要做顛覆式創新,避開創新者窘境

在他看來,雷鳥科技的優勢,除了通過TCL這樣的股東資源,可以擁有產業協同上的優勢,而自身的互聯網基因和人才結構,也是應對這些強大競爭對手的重要武器。

雷鳥科技是一家相對獨立的互聯網公司,團隊中一部分來自電視企業,另一部分來自國內頭部的互聯網企業,這樣一種跨界組合形式,既能保證團隊擁有互聯網基因,從而隨時察覺到用戶需求的變化,又能避免路徑依賴,積極應對行業出現的顛覆式創新的機會。

正如第一個發明了數碼相機柯達公司,卻被數碼相機最終送上了祭臺,“一個企業在一種邏輯裡面做得越好,跨越到另外一個邏輯上面的時候就會比較困難。”這時候,雷鳥科技身上的互聯網基因,就能夠避免這種創新者的窘境。

“我們不覺得做手機的廠商做電視就一定能做得非常的好,PC、手機、電視,包括智能手錶、智能眼鏡這些可穿戴設備,它們之間的區別越來越明確。”他舉例道,計算能力和聯網能力其實區別不大,主要的區別表現在人機交互上,而這也是雷鳥科技正在努力的創新方向。

因此,這就需要不同的設備來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而大屏這個行業,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而言,仍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行業的發展紅利也將持續釋放。

李宏偉又舉了一組數據:目前國內PC互聯網的單月用戶使用時長在200億小時左右,以智能電視爲代表的大屏互聯網,現在每個月的用戶時長也已經達到了200億小時,考慮到中國智能電視的覆蓋率還只有一半,每家每戶的電視還會增加,未來這個市場將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因此,智能電視產業正進入第二個高速發展期,在巨頭們的進場之下,也將帶來更多的人才輸入、資本輸入,讓全行業獲得快速成長,對於雷鳥科技這樣的準獨角獸公司來說,其實是機遇大於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