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 最容易被考生誤解的14個專業

本文來自《高校招生》雜誌。

俗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外在的形象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的道理,在高校專業的“江湖”上,專業名稱就好比一件“馬甲”,在許多考生和家長的眼裡,從這件“馬甲”往往就可以大概推斷出該專業的一些基本情況,從而根據自己的實際做出相應的選擇。

這種情況本無可厚非,但實際上,有這樣的一些專業,它們具有相近或相似的關鍵詞,卻因爲“一字之差”,而分屬於不同的類別。不僅在學習內容上有着較大差距,將來的就業情況也是南轅北轍。此時,就需要細心地脫掉專業名稱這個“馬甲”,撥開層層迷霧,深入探尋這些專業的內涵。筆者選擇了六組名稱相似的專業來進行介紹,看看名稱“差之毫釐”的專業情況,究竟是密切聯繫,還是“謬以千里”。

廣播電視編導VS廣播電視新聞學VS廣播電視工程

所屬類別

廣播電視編導——藝術

廣播電視工程——電氣信息

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傳播類

專業放大鏡

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紅遍天下,這背後,是欄目工作人員辛勤揮灑的汗水。一檔電視節目,需要經過編導、策劃、創作、製作等多道工序才能“出爐”,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就是致力於此的。報考該專業的學生一般要參加專業藝術考試,如影視評論、編寫故事、才藝展示、綜合面試等項,但也有一些院校也招生普通類的考生,在志願填報期間報考即可。

對於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許多人並不陌生。我們腦中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重大突發事件的現場,肩扛攝像機的記者衝鋒在一線,頂風冒雨,來往奔波,爲人們發回最新的報道……該專業培養的是具有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在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編輯、採訪、節目主持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傳播學高級專門人才。學生要學習的主要課程則包括廣播電視概論、廣播電視技術基礎、廣播電視新聞採訪與寫作、廣播電視編輯與節目製作(或廣播編輯與節目製作、電視編輯與節目製作)、電視專題與電視欄目、電視攝像、廣播電視史、廣播電視法規與廣電職業道德、播音主持藝術等。

相對於前面兩個專業,除了新聞理論、新聞採訪寫作等“必修課程”外,廣播電視工程專業的課程中還帶有更多的“技術”元素。它是一個以視音頻技術爲核心,並與計算機科學、通信技術、網絡技術、視聽藝術等學科融合的複合型專業。從該專業畢業的學生,將成爲能在傳媒領域中從事數字電視技術和網絡視音頻技術的研究系統設計、開發與應用,並可從事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影視製作、動畫製作等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

提到就業,廣播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都是這些專業學生對口的“用武之地”。只是在同一個單位,從事的工作有所不同。比如在電視臺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可以當播音主持;廣播電視新聞學的畢業生則更願意肩扛攝像機,在新聞採訪一線來往奔波;而電視節目的後期整理,動畫製作等相應的技術工作則輪到廣播電視工程專業的學生大顯身手了。當然,知識是相通的,除了新聞媒體、廣告公司、大型企業的宣傳部門等也可以這類專業學施展才華的地方。

醫學信息學VS醫學信息工程

所屬類別

醫學信息學——生物科學類

醫學信息工程——電氣信息類

專業放大鏡

“在相聲界我影視演得最好,導演界我編劇編得最巧,編劇界我相聲說得最逗,這年頭,就得玩個綜合實力……”每當回憶起馮鞏春晚的這句經典臺詞時候,總不由得啞然失笑。其實,當高校的專業也來個“強強聯合”,那麼必然實力大增,獲得更多考生的青睞和關注。醫學信息學和醫學信息工程專業這兩個專業就是這類綜合性的專業。

醫學信息學專業是應用系統分析工具這一新技術(算法)來研究醫學的管理、過程控制、決策和對醫學知識科學分析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與醫學的交叉學科,該專業隸屬於生物科學類;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是一個以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爲主的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的新興綜合性專業,隸屬於電氣信息類。

現在去醫院就診還需要花錢買病歷嘛?NO! 如果您也這樣想,就嚴重OUT了。因爲現在流行的是電子病歷。爲什麼呢?通過網絡,醫師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隨時獲得患者的病歷,並提供就診信息,這就極大方便了人們看病、治療。其實,這只是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其中一個應用,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它已經滲透到醫學領域的方方面面:電子病歷、生物信號分析、醫學圖像處理、臨牀支持系統、醫學決策系統、醫院信息管理系統、衛生信息資源等。

當畢業的日子來臨時,就業成了不容迴避的話題,馮鞏的那句小品臺詞又猶在耳前。是的,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複合型的人才註定是就業市場上的“常青樹”。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可到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中心、醫學信息研究所、衛生統計信息中心、醫學圖書館、醫學雜誌編輯部、醫藥衛生信息相關企業,從事衛生信息系統管理與維護、系統運行監控、數據庫管理與維護、醫藥信息分析研究、醫藥信息諮詢、信息服務等工作;當然,也可考取研究生進一步深造。

而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則可以到醫療衛生部門、醫療器械設計與生產部門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各類信息系統和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應用、設計、開發、維護和評測等工作。中國科技方面不及很多其他國家,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術業過於專攻,學科交叉型人才十分缺失。而該專業屬於醫學與工程學的交叉,對建立邏輯思維與思辨能力都有很好的提升。隨着時代發展,醫藥系統信息化更是大趨勢,目前的中小醫院這點還十分不完善,系統很落後,改造系統正需要這樣的人才。

醫學影像工程VS醫學影像學

所屬類別

醫學影像工程——電氣信息類

醫學影像學——臨牀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專業放大鏡

許多同學對醫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將站在手術檯上救死扶傷作爲自己的人生目標。因此,填報志願時,帶有“醫學”關鍵詞的專業成了他們的不二選擇。然而,這種“以貌取人”的選專業方式難免導致錯誤,比如醫學影像工程專業,雖然和醫學影像學專業只有一字之差,但是電氣信息類家族的成員,畢業後授予的不是醫學學士,而是工學學士。

醫學影像工程專業是一個集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以及醫學科學於一體的交叉學科,具有鮮明的醫、工結合,以工爲主的特點。該專業主要培養從事X線機、數字化X線機成像裝置、磁共振成像裝置、超聲成像設備等醫學影像設備的研製、開發、技術支持的複合型高級應用工程技術人才。在大學裡,學習的主要課程包括了大學物理、電路分析、程序設計、醫學圖像處理、微機原理與應用、生理學、病理學等。

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明了X射線,舉世轟動。這一偉大發現也成爲醫學發展的里程碑。這使得對病人的診斷得以衝破皮肉“束縛”,一覽無遺地展示在醫生面前。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CT、超聲波、核磁共振等各種醫學影像技術也如雨後春筍般破繭而出,而操作這些儀器、爲病人進行診斷的醫生,就是醫學影像學專業所致力於培養的人才。

在大學裡,該專業的學生學習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常規放射學、CT、磁共振、超聲學、DSA、核醫學影像學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常見病的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操作基本能力。同時,作爲一門極具實用性的專業,醫學影像學自然少不了實踐環節,實習的時間都爲一年。一般來說,大家的實習地多爲本校的附屬醫院,實習內容基本上就是了解拍片的流程、掌握拍片的技術、學會看片等等。去醫院做過B超的人或許都見過拍片的影像,就是通過這張黑白的影像圖來爲患者診斷。需要指出的是,區別於一般專業的四年制本科,醫學影像學專業的修業年限爲五年。畢業時,將被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在就業上,醫學影像學專業的畢業生可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防疫機構、醫學科研、血站等單位,從事臨牀影像技術、功能檢查等技術工作,也可以到西門子、飛利浦等大型醫療設備公司從事技術研發或管理工作。總的來說,醫學影像工作時的對象是儀器的研製以及開發。

至於醫學影像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醫院從事設備的維護與管理、操作與使用,爲大型儀器的引進和選型出謀劃策;在廠家、研究所參與產品的開發設計和安裝調試。我們知道,醫療器械工業是知識最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而醫學影像工程又是醫療器械中科技含量最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應用最迅速也最廣泛,資金投入最多的類別。因此,該專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海洋管理VS海事管理VS海關管理

所屬類別

海洋管理——海洋科學類

海事管理——交通運輸類

海關管理——公共管理類

專業放大鏡

乍一看,“管理”是這三個專業共同的關鍵詞,如果你認爲它們都是管理學類專業,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三個專業裡,只有海關管理是屬於公共管理類,海洋管理專業是海洋科學類,海事管理則屬於交通運輸類。

海洋管理專業是屬於海洋科學與管理科學交叉的學科。該專業所致力於培養的,是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海洋科學基本知識,系統掌握海洋管理、海洋法等理論知識,對對其管轄海域內的權益、資源和環境進行組織、指導、協調、控制、監督、干預和限制的人才。

近幾年,索馬里海盜活動的猖獗再次引起全世界對海事管理事業的關注。事實上,對於海洋業這樣一個“大攤子”來說,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協調,必然會造成混亂。海事管理專業所培養的就是具有紮實的外語基礎及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航海技術、海運業務、海事法規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能從事航運企業管理和海事事務處理的高素質型人才。需要提醒的是,由於該專業帶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有些學校在招生時會規定一些限制條件,比如大連海事大學就規定“海事管理專業只招收男生,要求雙眼裸眼視力在5.0以上,同時非英語語種考生不宜就讀”。

至於海關管理專業,從名稱上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培養面向海關工作人才的專業。衆所周知,海關既是一個國家的窗口和門戶,也是其財政賦稅的重要來源,地位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因此,該專業的學生要學習現代市場經濟管理、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我國管理政策及法律制度;熟悉國際經濟、貿易的一般運作規律,具備相關法律、商品、會計和海關信息管理的基礎知識;瞭解海關國際公約和慣例;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處理海關業務實際問題的技能和技巧。

從以上的介紹不難看出,這三個專業以後從事的,都是管理類工作,只是類別有所不同。海洋管理專業是對海洋整體的管理,海事管理則重在對航運企業的管理,而海關管理專業學生工作的“主陣地”則是在海關。

海洋技術VS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所屬類別

海洋技術——海洋科學類

海事資源開發技術——海洋工程

專業放大鏡

2009年底,一部名爲《2012》的災難片橫掃全球票房,大海在關鍵時刻的“救世主”形象深入人心。這雖然是電影虛構的場景,但在實際生活中,海洋已成爲經濟“富礦”,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開發海洋,向海洋要財富正日益成爲全社會的共識。海洋技術和海洋資源開發技術都是以開發海洋爲基礎的。

海洋技術專業,顧名思義,是致力於培養具備海洋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及技術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簡單點說,該專業是以海洋爲研究主體的,以後從事的工作也是跟海洋密不可分。比如,海洋科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從事海洋資源調查和開發利用、環境保護、水產養殖、海洋事務管理、海洋新技術、海洋科研部門、環保部門的科研工作;化工、石油、地質、水產、交通部門的化學實驗及化學研究方面的工作;海洋沉積、海洋構造和礦產、海岸動力地貌、河口海岸帶及海洋地質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含油盆地地質勘查資料綜合解釋;河口、海岸帶及海洋環境工程地質勘查,氣象局、海洋局系統以及交通、軍事等部門的海洋調查預報工作、環保部門的環境評價工作,以及爲石油部門海上石油平臺設計安裝提供有關海洋水文資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港灣、河口、近海、淺海及深海區的生物本質調查、資源及開發利用工作……

衆所周知,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0%,總面積爲3.7億平方公里。在當前世界資源缺乏的壓力下,開發海洋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于海洋技術專業的學生都是身懷各種絕技的“多面手”,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專業則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一招鮮”,該專業旨在開發和利用各種各樣的海洋資源,在整個海洋技術系統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大致來說,該專業主要學習內容包括:海洋水產養殖技術、海洋油氣開發技術、海底採礦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海洋能開發技術、海洋旅遊資源開發技術。遼闊的海洋和豐富的海洋資源,無疑爲海洋工程技術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個大舞臺。實踐證明,沒有海洋工程技術的創新或高技術的突破,就沒有海洋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就不能充分開發海洋,也就不能實現海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VS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

所屬類別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類

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儀器儀表

專業放大鏡

我國是製造業大國,而電子行業又是製造業中不折不扣的“大戶”,無數就業機會吸引了無數莘莘學子的目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和電子信息與儀器專業都是與電子行業“親密接觸”的專業。但在專業歸屬上,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隸屬於電子信息科學類,而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專業儀器儀表類的專業。

先談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這是一個“老牌”專業,在很多高校的專業目錄裡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該專業所致力於培養的,是具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高級專門人才。

作爲以數學和近代物理學爲基礎的專業,對這兩個學科特別是近代物理中電子學的知識要求較高。所以頭腦比較靈活、經常有新思想的同學在這方面會有一些優勢。學生在大學學習的時候也應該多多動腦,多去實驗室,有許多該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就發明了專利,這對以後的就業很有幫助。

至於就業,作爲工科類的熱門專業,電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歡迎本專業的畢業生;攻讀研究生進一步深造,會爲將來的發展提供更雄厚的知識資本。另外,出國深造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國外的相同專業同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可以自主創業,從事計算機、IT行業工作。

電子信息技術與儀器專業,從名稱上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信息技術與儀器生產的“複合型”專業。的確,這是一門高新技術密集的交叉學科,旨在綜合運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網絡技術等解決各種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等問題,以及高端電子信息系統的集成問題。該專業培養系統掌握電子信息技術基礎理論和工程能力的高級技術人才,並且爲進一步深入研究電子信息技術領域中的前沿課題打好基礎。

由於該學習面廣,畢業後可從事電子、通信、計算機、軟件、電力、電氣等行業相關工作。根據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一項調查,上海、江蘇、浙江這一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一些國外大量儀器工程領域的跨國公司紛紛進入國內投資創業,例如美國通用、美國國家儀器、德國西門子、日本歐姆龍等公司均設立了電子研發、技術支持、銷售部門,因此對電子信息及儀器人才的需求增長非常迅速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