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網民稱陸不進口印度米會餓死 用途曝光後臉腫了

中印交惡印度網民大陸敵意深。(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大陸去年底向印度以每噸約300美元價格進口10萬噸米,是30年來首度,由於印度貿易相關官員稱大陸會買印度米是因爲國內供應緊張,該國網民大爲興奮,有人稱如果不進口印度米會有數百萬人餓死,有人稱吃了印度米就不該在邊境和印度作對,也有人質疑賣得太便宜。結果有其他印媒披露,進口印度米主要用途是用於釀酒而非食用理由也只是相對便宜,打臉這些說法。

路透報導稱,印度是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大陸是最大進口國,但過去30年大陸每年進口400萬噸米卻沒有印度份額,理由是品質不佳。該報導被《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引用,由於還有提到大陸破例採購正值邊境摩擦之時,印方認爲是北京當局釋出善意求和。

網民反應部分表達了對陸敵意,「中國也敢提品質問題?印度應該永不出口給這些詐欺犯(crooks)」、「換算每公斤只要2盧比,而我們在市場上買要每公斤45盧比。爲何要取悅中國?」、「中國人因爲今年的洪水酷寒捱餓,所以進口任何能進口的。如果我們不賣高品質的米給他們,數以百萬計的清客(Chinks,本意是細小得和縫隙一樣的眼睛,歧視黃種人用語)會餓死。」

不過據印度《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報導,這次進口是爲執行2018年6月簽署的協議,而且中國除是最大米進口國,也是最大產米國,已經連續數年稻米產量高於需求,同時也有數十萬噸規模的淨出口,進口米主要是增加市場供應多元化、做加工原料2種用途。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1至10月中國累計稻米進口181.64萬噸,出口209.67萬噸,淨出口28.03萬噸,2019年全年則是淨出口25萬噸。中國進口稻米佔消費量約1%至2%,另外確實有部分進口米進入口糧市場,不過主要是泰國,而非印度。

此外也有報導指出,由於疫情旱災中南半島各國稻米出口量大減2至3成,其中中國前5大進口米來源地就有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波及(注:排名第2多的是巴基斯坦),這些國家稻米出口量減價增、每噸至少比印度米貴30美元,可能纔是大陸破例進口印度米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