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留住 纔是解旱當務之急

今年太平洋高壓異常強烈,7月高溫乾旱甚至無颱風侵臺,導致豐雨期無水,加上臺灣地勢東高西低,山地丘陵約佔全島總面積三分之二,7成珍貴雨資源都會流入海洋山高水急導致蓄水不易,即使臺灣平均年降雨量約2500毫米,但根據環境永續指數(Environment Sustainable Index,ESI)評比,臺灣缺水率卻高居全球146國中第18位。

今年太平洋高壓強度異常,除了讓梅雨季提早1個月結束,今年7月更無颱風登臺,雖然8月臺風生成旺盛,但侵臺數量仍掛零,高溫炎熱加上雨季無水,臺灣今年下半年就像顆「烤蕃薯」。

中央研究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今年氣候十分異常,太平洋高壓影響下7月高溫乾旱,雨量也特別少,但綜觀數據來看卻並非個案,而是長期趨勢

汪中和指出,從1940年起臺灣降雨趨勢來看,北半球降雨帶一直往高緯度地區移動,以臺灣爲例,過去幹溼界線在南部,隨着暖化,乾溼分界線一直往北移,現在已經到新竹桃園之間,受到的影響就是南部雨量越來越少,乾溼過於懸殊,幾乎8-9成雨量都集中在夏季,南部越來越幹已無法逃避。

在臺灣,水庫用水總體4成,但是水庫受到臺灣山高坡陡、氣候變遷帶來強降雨影響,土壤沖刷率不斷提高,淤積率上升,全臺灣水庫剛蓋好的容量加起來約29億噸,在長年淤積下現在只剩19億噸,不但水庫壽命減少、蓄水能力大大降低水質影響等都讓臺灣旱情火上加油

天氣風險公司環資部總監賈新興表示,全球水資源正面臨短缺,未來可能是「水的戰爭」,如何存留水變得重要,經濟部水利署日前表示,因應乾旱國內要加蓋水庫,但其實森林可以涵養許多水份,與其蓋水庫破壞環境,不如保護綠地森林;農業方面,農業用水是否可以落實精準灌溉,而非傳統大面積灌溉,也都可以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