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尤/中印邊界衝突至少20死 熱戰爆發或理性降溫?

印度尤/鳳凰衛視駐印度第八年特約記者

印度陸軍6月16號證實,中印在拉達克(Ladakh)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y)超過一個月的軍事對峙,在雙邊正在逐步撤軍化解緊張之際,15號晚上爆發激烈肢體衝突

根據印度軍方說法,印度有至少20人死亡,其中包含軍官,解放軍則有43人重傷或死亡;中國方面雖承認死傷,但未提供實際數據。某種程度上可以推測,解放軍的死傷情況比印軍來得更多。

這是中印邊界自1975年以來,首次傳出因衝突而造成人員死亡。雖然中印軍方高層緊急斡旋,這場45年來的「異常」不只打破了中印邊界和平穩定的假象,也使得衝突風險驟升,嚴重考驗中印關係的成熟度與外交手腕。

此次事件正式宣告,中印本次的軍事對峙,上升至小型衝突(Skirmish),若無法有效管控,可能會上升至局部熱戰,衝擊中印邊界的可控程度與可預測性原本就因爲信任赤字而極度脆弱的中印關係,可能會有更多的「異常」。

中印邊界未能處理的「異常」 引爆更激烈的衝突

回看上一次中印邊界的「異常」是在2017年的洞朗對峙。

洞朗位於中印邊界已經劃定且極其穩定的錫金段邊界,卻爆發了長達73天的軍事對峙。此外,在洞朗對峙的期間,中印兩軍在班公錯湖(Pangon Tso)互丟石頭造成士兵受傷,這是中印邊界極爲罕見的攻擊事件,當時就引起了許多印度戰略專家的憂慮。

漫長的洞朗對峙,也暴露出中印數十年來建立的既有溝通機制,無法有效且即時地化解緊張。

▲ 中印2017年在邊界錫金段洞朗地區對峙。(圖/翻攝自中國外交部)

除此之外,中印官方、媒體還有民間對彼此的敵意也陡然激增,在民族主義的催化之下,整體的情緒氣氛都完全不利於情勢的降溫

本次的加勒萬河谷對峙某種程度上,與洞朗對峙有高度的雷同之處;也證明中印在邊界的務虛態度,難以維持長時間的穩定。

2018年,中印領導人武漢舉行第一次非正式會晤,建立的所謂「武漢精神」完全禁不起檢驗。那些中印之間沒有解決的異常,讓兩國關係的平衡晃動不安,也讓一些原本可控的事情偏離了既有的軌道,演變成45年來首見的人員死亡。

近年來那些未能解決的異常,就像是一顆又一顆的火種,燒掉了中印邊界的和平穩定與可控,也把邊界燒成了「熱邊界」(Hot Border)。

加勒萬河谷因爲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可以通往目前由中國控制但印度也宣稱領土所有權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是一大沖突點,但在此之後,即使仍未交換地圖,仍是中印邊界相對穩定且有共識的地區。

這也是極度令人憂慮的,因爲這些爆發對峙的地點,都是過往最爲穩定,甚至被視爲已經取得共識的區域——洞朗如此、加勒萬河谷也是如此。

▲ 中印爆發對峙的地點,都是過往最爲穩定,甚至被視爲已取得共識的區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國「中方固有領土」的說法,印度可不接受。過去阿魯納恰爾邦(也就是中國所稱的藏南地區),爭議領土也因爲中國突然爆出這麼一句「中方固有領土」,一路從「部份」擴大爲「所有」。但是印度在自己認定的實際控制線內增建基礎建設,卻也不被中國所接受。

不僅是控制線上的理解與建設正在改變現狀,中印的衝突模式也正在改變現狀,從現有機制對話解決,演變成長期的軍事對峙、肉搏戰與丟擲石頭,到今日的流血暴力攻擊,造成雙邊士兵重傷與死亡。

中印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入更危險的地雷區,一連串的「異常」大幅降低了可預測性,互信程度不足會大幅加劇猜疑與誤判,下一顆地雷很可能就在一方以爲極度安全,對方卻覺得萬不可碰的地方引爆。

沒有射出一發子彈 中印邊界卻死了數十名官兵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印度陸軍強調本次的衝突「沒有射出一發子彈」,維持了中印邊界40多年來沒有射出一發子彈的重要基礎。

然而,貼身肉搏能夠打死幾十人,遠比使用武器造成死亡來得更難令人想像,整體的暴力程度可想而知,更遑論是這次的衝突是爆發在雙邊正在階段撤兵化解緊張的時刻。

#ChinaIndiaFaceoff #ChineseArmyinLadakh My #cartoon for @firstpost More: http://bit.ly/FirstCutByMANJUL #editorialcartoon #editorialcartoons #cartooning #cartoonists #cartoonistsofinstagram #dailycartoon #cartoosbymanjul

MANJUL(@manjultoons)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20 年 6月 月 16 日 上午 9:05 張貼

回頭看中印雙邊從對峙爆發之初,一直到現在死傷慘重,政府言論軍隊行爲顯然並不一致。究竟是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還是有一方的軍隊不全然地聽從指揮呢?

軍隊不全然聽從中央指揮的揣測,是從2014年開始的。2013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印度,創造了中印的友好氣氛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訪問印度。

然而,就在習近平與印度總理會面前夕,解放軍制造了楚瑪爾(Chumar)越界事件,且雙邊對峙持續16天,讓這場中印高峰會尷尬至極,當時也引發了習近平不完全掌握軍隊的揣測。

隨後,習近平大動作調動解放軍高層,也被解讀爲整頓軍隊確保聽令。此次,中印政府對外強調和平對話與化解緊張的同時,邊界的對峙卻日益升級,又再次引發了同樣的揣測。特別是,本次還有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二度爆發爲背景。

新冠病毒肆虐 中印內部壓力龐大

新型冠狀病毒爲中國和印度都帶來極大的壓力,中國內部仍在承受疫情帶來的損失,首都北京疫情正值二次爆發,外部更面臨美國的龐大壓力;印度則是確診人數頻頻上升,已經是全世界確診第四多的國家,經濟驟跌且重啓不易,人民怨聲四起。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此次加勒萬河谷衝突要和平落幕,恐怕沒有民氣可用;而民間的憤怒與壓力,也會讓中印難以做出妥協讓步,甚至因爲不能示弱,迫使雙邊採取更爲強硬與激烈的手段,藉由外部事件化解內部壓力。

Why is the PM silent? Why is he hiding? Enough is enough. We need to know what has happened. How dare China kill our soldiers?How dare they take our land?

從2017年洞朗對峙開始,中印官方微薄的互信被摧毀,兩國人民的些許好感也所剩無幾,印度的排華情緒變得更爲激烈。本次加勒萬河谷的軍事對峙爆發,印度網民瘋狂給抖音刷一顆星的劣評、工程師發明可以一鍵刪除所有中國軟體的app移除中國,以及名人跳出來抨擊中國,都是警訊

在中印傳出官兵鬥毆傷亡後,寶萊塢巨星在網路上哀悼爲國捐軀的烈士、印度地方首長怒吼要求作出強硬迴應、反對黨抨擊莫迪低調噤聲並揚言必須報復,乃至印度網民在社羣網站上瘋狂轉發與製造的仇恨與非理性言論,都很有可能刺激更極端的勢力,催生以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爲名的攻擊行爲,在軍事衝突之外,埋下更多的炸彈與引線。

▲ 中印衝突,印度,中國 。(圖/路透社)

還能和平落幕嗎?或許還有機會說一個好故事

這次數十人的死傷,不僅在中印之間爆炸,也爲亞洲帶來極大的震盪。

就現實面來說,中印目前都不是彼此的首要敵人,在歧見之外也有諸多合作的可能,兩大發展中國家在經貿、氣候變遷還有維護多邊體系等議題上,都還是彼此需要,不惜一戰並非務實理性的最佳選項。

在傳來死傷之後,中印雖然個別發出強硬的聲明,指控對方是讓局勢升級的罪魁禍首,卻依然強調回歸對話的重要性。

當然,45年來首次在邊界衝突造成數十名官兵死亡,並非小事一樁,和過往的越界事件與軍事對峙顯然已經不是同一層級的問題,一觸即發的衝突肯定很難立刻化解,但也不代表無法解決。

現在中印最重要的,是能夠說一個有利於自己的好故事,並說服人民相信這個好故事,相信自己的國家「贏」了。

如同洞朗對峙最終是以中印同時撤軍和平落幕,中國和印度都各自宣稱自己贏得了勝利,無論最終雙邊所詮釋的故事有多麼不同,又有多難兜起來,某種程度上都不是這麼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可以紓解壓力、讓事件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

一般人並無法真正到達邊界地區,更遑論是瞭解衝突的來龍去脈,這也讓「說故事」的空間變得更大。

▲ 印度去年與巴基斯坦空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印度去年與巴基斯坦的空戰,就是一個絕佳的說故事實例:

俘虜的飛行員被包裝成愛國英雄、俘虜被巴基斯坦釋放被說成一個「外交勝利」的故事,甚至最終把聲勢下跌的莫迪,再度營造成強人形象風光連任。

由此可見,一個好故事的力量是很驚人的。若是想要將中印從衝突邊緣拉回和平談判,那麼中印都需要說一個好故事,創造折衝的空間與彈性,並確保沒有新的衝突事件發生。

這場中印邊界的石塊與棍棒大戰,在數十名官兵重傷與死亡之後,形勢變得相當難以控制,也完全不同過往。

中印從現在的小型衝突上升至局部熱戰,甚至是更大規模的戰爭,就理性而言是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的;然而要化解這次的衝突,中印領導人都需要展現相當程度的政治意願,並付出一定的成本與努力,務實地解決那些在中印之間的「異常」。

推薦閱讀》

►  鐘樂偉北韓炸兩韓聯絡辦公室 鞏固金與正副手地位?

►  丟擲石塊、肉搏戰其實不好笑,解讀近期中印邊界衝突

►  我嫁給了印度人:一個收服大家族獲得愛的故事

►  印度延長封城至6月30號:封城5.0是什麼?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印度神尤遊印度」官網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