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行庫南臺灣訪查報告 小建商恐轉型 改攻土地買賣

選擇性信用管制可能迫使小建商「轉行」。大型行庫主管引述直接赴南部訪查當地建商所得到的意見指出,南部小型建商所受到的衝擊可說最大,除了資金不足影響其推案能力施工品質,甚至可能因爲蓋房子毛利大受壓縮,乾脆轉作「土地買賣」。

行庫主管也指出,由於現在選擇性信用管制嚴令土建融的「土融部分,在尚未拿到建照之前,最多隻能取得五成五的融資,換言之,建商買土地也必須自備四成五的自備款,因此小建商之後若要「炒地皮」,空間應大受限,比較可能的應是把先前買到的土地賣給其他的建商。

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發佈之後,行庫已在1月走訪南部建商,實地瞭解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之影響,除了在地建商認爲以投資客爲主要客羣的建商最受衝擊之外,南部地區透天產品總價高,去化較慢,恐也因此更進一步增加建商資金週轉的困難度,因此部分槓桿使用程度較高的小型建商,可能因資金不足而影響建案施工品質。

至於中大型建商具備資金充足、推案量大的優勢,相對受影響較小,不過近來由於工業區廠房興建和一般建商上演「搶人大作戰」,加上土地、建材成本都漲,也有建商向行庫坦言,基於獲利空間大受壓縮,倘若開發興建無利可圖,「可能會改以賺取價差目的轉型專作土地買賣」。

此外,選擇性信用管制也可能使未來三年房市的超額供給壓力更大,面臨新的「陣痛期」。行庫內部評估,除了2019年取得建照的建商,房屋將在今年落成而產生新的供給量,2020年11月整個建築融資餘額已經增至2兆4,102億元的九年新高,這些建案預計將集中在2022年、2023年落成,未來三年的超額供給壓力將愈來愈大。

大型行庫1月初最新出爐的不動產市場評估報告,2019年當時大量核發的建照,建案預計會在2021年完工;此外,由於建商一直到2019年11月都還在持續購地推案,未來房市超額供給量仍會「有增無減」;國內房市原本就尚未「全面復甦」,未來超額供給繼續增加,但買盤又縮手,使超額供給問題會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