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建商改造日治時代舊市場 85年建物重生!吸文創小店入駐

記者張菱育/臺北報導

坐落於北市萬華區的「新富市場」,至今已有85年的歷史,中間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繁榮時期、只剩5、6個攤販落寞時期,後來被政府列爲古蹟,並且由忠泰建築基金會租下,打造成複合型的文化基地,並且對外招租給文創相關單位,每月單坪租金僅900~1000元,希望給想創業年輕人一個新空間

▲「新富町文化市場」坐落於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旁。(圖/記者張菱育攝)

馬蹄形中央天井,同時滿足市場內部通風與採光的需求。(圖/記者張菱育攝)

新富市場是從1935年日本政府來臺時所興建的公有市場,中間還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市場一度暫停營業,後來隨着戰爭的結束,加上臺北市人口逐漸增加,軍營內的伙食需求之下,創造新富市場最繁榮的景況

但是到了70年代,附近的環南市場、東三水街市場興起,加上新富市場周邊許多流動攤販,讓居民都在外圍攤販採買完就離開,導致原本的新富市場逐漸沒落,市場建築物也老舊、光線昏暗,逐漸變成攤販放置貨品的地方,最後只剩下5、6個攤販在市場裡。

▲「新富町文化市場」旁邊就是新富市場和東三水街市場。(圖/記者張菱育攝)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創意學院處總監洪宜玲表示,新富市場在2006年被臺北市文化局列爲市定古蹟後,市場進行修復工程,再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以每月28萬元租下,租期共9年,進行活化和經營,成爲「新富町文化市場」,2017年正式對外開放。

洪宜玲說明,忠泰基金會在此打造複合型的文化基地,提供展場、教室、餐桌學堂等,帶大家來了解傳統市場、飲食文化、如何採買等貼近生活的議題,並且還請來已經退休的市場攤商「阿猜嬤」,來此開課分享他在這裡賣了50、60年的豬肉,要如何分切豬肉、各部位如何吃等的分享。

另外,「明日咖啡」還進駐在文化市場中,過去原本是雜貨店,經過祝融之後的木門框仍被保留下來,讓大家能夠見證歷史的軌跡,每月租金約4萬多元;而「合興八十八亭」是南門市場的合興糕團店第三代出來開的,把傳統糕點從市場轉變成一間很有文青風格的店鋪,每月租金2萬多元。

▲「明日咖啡」原本是雜貨店,經過祝融之後的木門框仍被保留下來。(圖/記者張菱育攝)

▲「合興八十八亭」是南門市場的合興糕團店第三代出來開的。(圖/記者張菱育攝)

洪宜玲指出,文化市場還規劃了5間工作室,坪數約3~6坪,給文創相關單位承租,目前進駐的有攝影工作室、建築雜誌社、建築事務所、藝術家等,每月每坪租金900~1000元包含水電費,希望給想創業的年輕人一個新空間,共同學習生活、交流知識,並且不定時舉辦活動,增加跟鄰里居民的互動。

半月形清水模建築是新蓋的,同時作爲辦公室、廁所、哺乳室用途。(圖/記者張菱育攝)

洪宜玲透露,目前來文化市場參觀的人數不斷增加,平均一個月有6、7千人的造訪人次,現在因有疫情因素,所以少了許多觀光客,過去有像是日本、香港、韓國、歐美等國家的遊客來此參觀,瞭解臺灣的庶民日常生活,能夠在巷弄內穿梭,除了觀光客來此造訪之外,也有不少年輕人來打卡拍照、喝咖啡,近一步瞭解這裡的歷史文化。

信義房屋中華桂林專案經理蔡沛霖表示,捷運龍山寺附近有東三水街市場、艋舺公園、新富市場等,學校部分則有老鬆國小、南寧路上的龍山國中,這個商圈比較以在地客居多,而觀光客大多是會先參觀古蹟像是剝皮寮歷史街區、龍山寺等,會去桂林路上的家樂福採買伴手禮。

蔡沛霖指出,這裡的10年內新古屋又以2~3房爲主流,總價1700~3000萬元,電梯華廈3房總價1500~1800萬元,公寓3房則落在1000~1200萬元左右。

▲靠近東三水市場的入口,山牆上有第一代臺北市市徽。(圖/記者張菱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