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減少學貸族非延緩還款期限 民團:這討論很奇怪!

教育部統計,臺灣94萬人肩負學貸壓力,其中有3.3萬人因月收入不到3萬元必須緩繳。(圖/資料照/示意圖

記者許雅綿臺北報導

教育部宣佈要列2億預算幫還利息,從2016年8月起放寬繳費年限,從1年拉長到5年;對此,臺灣少年權益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大華表示,「這討論很奇怪,應該是要減少背學貸的人,而不是幫助已經背學貸的人延緩還款。」

據教育統計,高中職背學貸的學生比例爲1至2成,大專院校則佔8成左右,其中私立大學揹學貸的比例爲公立大學的4倍;據臺少盟「逆風教育助學計劃」觀察,過去5年資助學員中,大專生的學貸比例維持在6成、高中職學貸比例維持在1成5,顯示高中職學生背學貸比例,未因12年國教高中職免學費政策而降低;而多重弱勢生背學貸比率高,每週平均打工時數是未背學貸者時數兩倍。

葉大華認爲,高中職的階段已經有很多人在揹債,這問題也非免學費政策可以解決,免學費政策能夠貸款內容有一定的規範,非所有項目都可以貸款,例如交通費材料費等額外支出就非學貸可貸,先前就曾統計過,一個高中職要考一個丙級證照,平均需要花費一萬多塊,這類的隱形成本學貸就無法給付。

餐飲業來看,若你不考證照就無法進入餐飲業工作,但花費金錢考取證照後,卻無法確保你找到工作、有較好的勞動薪資;所以高中職光花錢考取證照,就有非常多隱形成本非學貸可解決的,因此,葉大華認爲,即便實施十二年國教,高中職免學費政策正式上路,在免學費的政策下,背學貸的比例並無明顯的減少,所以根本還是在於「收費的問題」。

學貸族不斷增加,民團認爲政府應檢討「收費問題」。(示意圖/記者陳睿中攝)

葉大華說,有些私校代收代付費用收費標準不一,且有巧立名目、濫收現象,如服裝費宿舍費、水電、交通費、課後輔導費等隱藏性學習成本,使弱勢生更易落入學貸陷阱,而學生得去打零工去賺錢,才能取得學分畢業,這一塊一直沒受到重視。

據教育部統計,臺灣94萬人肩負學貸壓力,其中更有3.3萬人因月收入不到3萬元必須緩繳,葉大華認爲,或許學貸這議題很多人會認爲,因爲利息很低,所以很多人會「搭便車」,但政府應該去針對這3.3萬人緩繳的原因?到底有多少人是搭學貸便車?到底有多少人是經濟有困難,同時面臨長工時、兼很多份工作,但仍無法順利償還學貸?

學貸是普及式的福利,葉大華表示,學貸政策推出去後,應該要定期去檢視成效,該還錢的就還錢,那些真的很辛苦的要透過什麼方式去協助他們,而非只是定期通知什麼時候該還款了,真的還不起該怎麼辦?教育部有沒有相關協助的措施,例如搭便車的人要不要收更重的利息,真的是還不起的青年該怎麼辦,這部分還是要做積極一點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