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調查顯示,美國九成Z世代仍依賴父母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2月17日文章,原題:爲什麼有個Z世代的孩子等於養育一個成人 美國最新一項調查顯示,1/4的父母都在用手機追蹤成年子女的日常軌跡。還有很多父母在學校門口接送孩子,催着他們去上小提琴課和數學課。有些孩子甚至不會獨自乘坐公共汽車。和許多精神科醫生一樣,我們認爲這種“密集型育兒”(指以子女爲中心、父母強烈干預子女生活的家庭教育方式——編者注)培養出的成年人要麼極度焦慮,要麼會盼着趕緊離家。

但事情可能沒那麼簡單。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新調查發現,在18歲至34歲的年輕人中,只有9%的人認爲父母確實過多地介入了他們的生活。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編者注)似乎對不肯放手的父母有很高的接受度。大多數受調查者甚至表示,他們不僅沒有厭倦所有的打擾,還相當依賴父母的情感和經濟支持。

作爲父母,我們看到這樣的結果可能覺得鬆了口氣,因爲我們珍惜孩子們願意忍受我們的每一天。不過,這個結果也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在關注“密集型育兒”父母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壓力時,我們忽略了現代父母自己所承擔的日益沉重的情感和經濟負擔。在所有發達國家,養育成本都在上升,尤其是父母要爲兒童保育、社團和各種學習項目買單。上世紀70年代,有工作的母親與全職母親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一樣多:在英國,近一半的工作女性每週花多達45個小時照顧孩子,超過了平均每週的工作時間。有些人還要同時照顧其年邁的父母。

皮尤調查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71%的父母認爲,孩子的成功和失敗反映了父母所付出的努力。這感覺像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前幾代人會因爲孩子表現好而感到自豪,但不會把他們的成就歸功於自己。

一些從懷孕開始就給孩子聽巴赫音樂的父母,現在正在給已長到20多歲的孩子安排理髮,或給孩子的僱主打電話討論工作上的問題,甚至到大學校園裡負責叫他們起牀、給他們做早餐。這是非常不健康的現象,但它反映了一個更廣泛的趨勢:隨着我們壽命的延長,青春期似乎在延長。在意大利南部,73%的18歲至34歲的年輕男性仍住在家裡。這就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作爲一個社會,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變化?成年子女應該對父母有什麼期望,父母又應該對自己有什麼期望?現代兒童什麼時候真正“長大”?我們應該對他們的生活了解多少?

我經常和一羣年輕人談論出生率下降導致的人口結構變化:很少有人願意撫養孩子,撫養孩子的任務似乎越來越重要。悖論是,父母在付出更多努力來支持子女的同時,可能會減少他們抱孫子孫女的機會。(作者卡米拉·卡文迪什,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