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破解六大日本食品謠言! 許輔:臺灣標準比日本嚴!

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許輔破解日本食品網路謠言。(圖/直播畫面

記者張暐珩/臺北報導

日本食品未開放輸臺前,網路謠言已經滿天飛,甚至有寫到「吃核災食品身體變異?」;對此,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13日在「雲端前線節目中一一澄清破解。他強調,臺灣管理方式美國、歐盟都一樣,初篩測驗值訂得比日本更嚴格,不能說零風險,但政府會去將風險降到最低。

針對網友六大提問,許輔迴應如下:

一、輻射留在人體是累積、殺害力滿點大家擔心某些物質代謝率基本上70到90天內都會排到,某些低劑量排出較慢的物質,醫學還在研究,沒有定論

二、可以零檢出零輻射零度物零XX嗎?核能可以檢測出來,如果考慮到核電廠區域,還是會有背景值存在,不能說零,但政府可以藉由管理達到控制。

三、臺灣檢驗水準可以相信嗎?臺灣現在用的儀器、方式是全世界公訂的,大家會質疑效率夠不夠,未來如開放日本食品,訂單量會多5-10%,但檢驗效能也會多10-20%,未來還要檢討,讓大家信服

四、核種太多目前技術測不出來?在臺灣初篩的標準比日本還嚴格,臺灣訂100貝克(bq)整個都會測出來,後續還要長時間關注。

五、日本食品都不能吃?不能夠這樣講,其他國家也在吃,但重點管制高風險危險性品項;如果臺灣都用民粹討論,在朝向貿易開放的路上,也很難說服其他國家。

六、吃核災食品身體會變異嗎?這很難定義,只要加強邊境管理,食品基本上是安全的,全世界從30年就在關注這個問題,臺灣會持續關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