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脫歐影響力下滑 馬爾地夫退出大英國協

馬爾地夫現任總統雅門(Abdulla Yameen)。(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印度洋蜜月馬爾地夫(Maldives)13日宣佈退出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該國外交部聲稱長期以來受到大英國協的「不公平與不公平」待遇;馬爾地夫的內政受到大英國協秘書處干預,違反大英國協與聯合國憲章,因此決意脫離該聯邦

馬爾地夫前總統納西德(Mohamed Nasheed)2012年2月因政變被迫下臺,而後大英國協就曾對當局發出照會,批評其極具爭議司法制度,還有當權者打壓異議人士方法,並派特使團前往改進當地人權紀錄。不過,這些行動似乎毫無成效,馬爾地夫於7月重啓死刑,再度引發西方國家與人權團體嚴厲批評

馬爾地夫外交部對此表示,自2012年以來已依照憲法程序完成總統選舉與權力更替,儘管政府一直最大限度地配合大英國協運作,展現出最大透明度參與度,卻受到大英國協的懲罰性措施

英國6月脫歐公投通過以後,不但國家發展前景令各界堪憂,全球影響力也備受考驗。因人權爭議與英國鬧翻的馬爾地夫悍然脫離大英國協,或許是英國宣佈脫歐以來的首度具體衝擊。大英國協纔在數週前警告,稱如果馬爾地夫政府在民主與立法方面沒有實質進步,大英國協將考慮中止其聯邦成員資格等措施。

大英國協是一個鬆散的政治經濟協商合作組織,其前身是大英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改爲大英國協。大英國協不是共和國,也沒設立中央政府名義元首爲英國國王,其行政機構爲秘書處。

▼2015年11月炸彈行刺不斷,馬爾地夫宣佈進入緊急狀態30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馬爾地夫政局動盪,副總統企圖炸死總統被逮。(圖/翻攝自網路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