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葬禮外交」能影響國際局勢! 李登輝辭世後美方特使層級受關注

文/中央社華盛頓特派員江今葉

總統李登輝臺北時間30日晚間病逝,享耆壽98歲。李登輝是臺灣走向民主化的重要推手,正值臺美關係大幅進展,美方對中共暴政多所批評之際,美方特使層級備受關注。領袖政治人物葬禮因爲人道情誼考量,能有效淡化政治交鋒色彩,是對峙雙方打破僵局、遞出橄欖枝的絕佳場合

▲李登輝辭世,美方特使層級的動向受到關注。(圖/ETtoday資料照)

1980年代,蘇聯在短短4年內連續3名總書記辭世。當時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抓住機會,派出特使出席葬禮並與蘇聯領導層建立聯繫管道,大幅改善中蘇之間的敵對關係,是近代國際政治史上葬禮外交的成功例證。

前立法院長蘇嘉全於2018年2次抵美,分別出席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馬侃(John McCain)與前總統老布希(George H. W. Bush)葬禮,並利用機會拜會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也爲臺美外交開啓新頁

李登輝1995年成爲首位訪美的中華民國總統,並在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重要演說。這次訪美讓積極發展美中關係美國政府相當棘手,也讓美方對李登輝頗有微詞,但李登輝是臺灣走向民主化重要推手的歷史定位無法否認。

故總統蔣經國過世時,臺美斷交超過9年,官方往來幾乎全面中斷。時任美國總統雷根派遣其好友、已卸下公職的前司法部長史密斯(William French Smith)率領12人組成的特使團前往出席葬禮。

後臺美關係時有突破。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與歐巴馬曾分別在2000與2014年時派遣運輸部長史雷特(Rodney Slater)與環保署署長吉麥卡錫(Gina McCarthy)兩位部長級官員訪臺。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臺美關係大幅進展,官員互訪更爲頻繁、公開且不避諱,美國高層官員也更願公開讚許臺灣的民主成就,爲臺灣國際空間遭受中國打壓打抱不平。

總統蔡英文今年5月20日連任就職典禮上,白宮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的公開賀詞,也彰顯美國對臺灣民主的支持。

若美方此次能派遣具有外交實質意義的高階官員前往臺北出席李登輝葬禮,不僅能展現美國對臺灣民主的支持,也符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日前在加州尼克森總統圖書館呼籲以行動促使中共改變的政策宣示,同時也能有效落實2018年生效的臺灣旅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