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尖傳遞華麗律動 鋼琴家顏華容與巴赫共舞
圖說 鋼琴家顏華容認爲巴赫的舞曲音樂既優雅又蘊含多元文化,一洗巴赫之於世人刻板又嚴肅的印象。(陳怡誠攝)
被冠爲「音樂之父」的作曲家巴赫,其實深愛舞曲,一點也不嚴肅。鋼琴家顏華容今(14)日將在臺北國家演奏廳舉行鋼琴獨奏會,全場樂作展現巴赫與舞蹈交融的樂作。
顏華容說,希望這場音樂會帶領大家一起回到三百年前,探訪十八世紀優雅華美的法國元素與暢快活潑的義大利風格啓發的巴赫舞曲,「你會發現,巴赫的音樂智慧釀成數十套舞曲組合,既動感又深刻。」
顏華容表示,巴赫所處的巴洛克時代藝術發展蓬勃,反映在巴赫音樂中,特別是蘊含於舞樂的各種動作、戲劇感,遠遠超出了現代人的刻板印象。
顏華容說,雖然巴赫是德奧樂派,但巴赫那時還沒有「大一統」的「德國」,巴赫年輕時研讀包括北德、南德、法國與義大利等等音樂大師的作品,他也受教於義裔法國音樂大師閭利(Jean-Baptiste Lully)的學生賽爾(de la Selle),這位熱心的老師帶領巴赫到有「小凡爾賽」之稱的、充滿着法式風情的Celle宮廷見習、聆聽音樂。
在這段時間,巴赫接觸到構造更復雜的樂器,在館藏豐富的圖書館看到珍貴的藏譜,也近距離學習到當時德語區當時最時尚的法國文化,作爲創作的養分。
顏華容說,巴赫吸收了當時法式文化裡的優雅華麗與義大利的明快炫技,透過和聲,以旋律與節奏表現動態美,他甚至爲了堅持爲個性明快活潑的〈吉格舞曲〉寫出了近乎炫技的賦格,在樂曲中就可以巴赫音樂獨特的優美律動感。
五年級生顏華容接受臺灣完整音樂教育長大,以優異成績保送師大附中音樂班,1993年以第一名由國立藝術學院畢業,旋即出國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拜俄羅斯最重要的鋼琴學派建立者諾豪斯教兩位嫡傳弟子馬裡寧 (E. V. Malinin)及撓莫夫(L. N. Naumov)教授門下,琴藝獨具。
返國後除任教實踐大學音樂系之外,顏華容也持續以各類主題舉辦鋼琴獨奏會,宛如樂壇值日生,毫不懈怠;她也擅長以文章、講演和樂迷溝通艱澀的古典音樂,相當難得。
顏華容鋼琴獨奏會「和巴赫一起跳舞」4月14日下午在臺北國家演奏廳舉行,5月26日在臺中歌劇院中劇院。曲目包括巴赫《A小調英國組曲》、《G小調英國組曲》、《C小調法國組曲》、《G大調法國組曲》、《E大調法國組曲》以及《E小調帕替達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