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名師楊洋再次押中作文題 點評:考前多看人民日報

本站教育專稿,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2017年高考語文考試剛剛結束,本站教育第一時間邀請北京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名師楊洋解析北京卷語文作文題。今年語文作文題亮點頗多,我們來聽聽楊洋是怎麼分析的。

語文名師楊洋再次押中高考作文題 點評:考前多看人民日報(來源:本站教育頻道綜合)

■名師簡介

新東方優能中學名師楊洋

楊洋,新東方優能中學語文名師,高考語文暢銷專著《閱讀.思考.寫作》作者,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及藝術課程客座講師,海淀教師進修學校客座講師。新東方集團培訓師及語文項目創建主管、新東方二十週年功勳教師及冠軍演講師。延慶教委特邀教研員,北京八中國學講座、北大附中客座教師。

■作文題目

大作文二選一:

1.紐帶是能夠起聯繫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彙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請以“說紐帶”爲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2.2049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顯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請展開想象,以“共和國,我爲你拍照”爲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想象合理,有敘述,有描寫,可以寫宏大的畫面,也可以寫小的場景,以小見大。你怎麼看。

■名師解析

主持人:先請您跟我們分享一下高考之前您給備考學生了哪些指導。

楊洋:我今年把1—6月《人民日報》的時評文章都梳理了一遍,做了一些思考,我個人感覺傳統文化非常重要,關鍵是在傳統文化的大範圍內如何作出一些角度上的思考,今年我想得比較多的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和傳統文化的世界化。這是一方面,

然後是跟“一帶一路”有關係。今年講了挺長時間“一帶一路”的,因爲它裡面涉及到的共通、理解、包容、互學互鑑,也包括剛纔講到的傳統文化的世界化、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有現實性的角度。

退一萬步講,作爲培訓機構需要關注業績,也要爲自己的班級負責,如果不是這個角度也非常正常,我們做預測,直接的邏輯是希望班裡學生上考場後有一份輕鬆和坦然,但另一方面其實我們是啓發他們關注現實,這種能力離開考場之後仍然非常重要。

主持人:我高考考了兩年,那會兒作文分數上不去,因爲高中階段自己的思維層次和水平特別侷限,每天只是想着找幾個事例支撐文章論點,用特別僵硬的方式把自己框進去了。不會多角度地想問題,也不會關注時事,只會背故事、背套話、背優美散文句子,以此拼湊成作文。

楊洋:這已經算是好作文了。我覺得還是看老師如何看待作文教學的問題,就像全民閱讀計劃,這個事情連續四年政府工作報告會議裡都寫了,對於閱讀這個事情我們怎麼看,它的現實、超現實,實用和超實用的意義,這也是今年比較好的點,雖然去年有些省份已經涉及到了,但今年還是非常重要。

還有一個是關於財富的教育,我們如何認識和運用手中的財富。現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一個詞就是“富強”,由富才能強。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個人,富和強是相通的,但富不僅僅是財富,不僅僅是物質和數字,它也代表才華能力的豐富,和個人的強結合在一起。這是我今年想的一個點。

今年我想了五到七個題目,再比如現在的共享經濟,你會發現共享變得非常輕鬆,我們如何在共享經濟的福利裡既享受紅利,同時也有責任和理性,減少謾罵,理性發言,把信息紅利和個人責任結合在一起。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多可以思考的東西。

最後高考命題不見得一定是四個字“一帶一路”,也不見得一定是四個字“共享經濟”,但可能會涉及一個點,從這個讓你去思考。

主持人:老師剛纔押的主要是作文的題目,其它部分方便押題嗎?

楊洋:我也做了這方面的思考,閱讀在文章選擇上也有現實觀,這篇文章出現在2017或2016年肯定有它的道理,北京捲去年的散文閱讀就叫《白鹿原》上的一支老腔。

還有去年閱讀是唐吉柯德的文藝評論,我個人想是不是跟去年楊絳先生的去世有關,因爲楊絳先生是國內翻譯《唐吉柯德》的大師,有沒有可能因爲這個原因而出一篇文章。

作爲學生總覺得試卷很難,或者很討厭,但我相信命題人有他的道理和他的關懷。

主持人:沒想到語文命題還傳遞了這麼多人文關懷的內容,如果考生能站到命題老師的角度思考問題,確實會很有幫助。您覺得今年閱讀大體的方向會是哪個方向或領域?

楊洋:現代文閱讀理解有些主題非常喜歡出,一般是分成散文和小說兩個部分,各省有區別,散文閱讀還是很喜歡出對傳統文化的思考、人文遊記,到某個地方就產生人文上的反思,這種類型挺多的。

還有小說,小說比較容易關注平凡世界中人物的形象,全國新課標卷考過戰爭,在戰爭裡偶爾給對方打電話,聯線聯到了另一個人家裡,這個線叫格洛斯文洛8829號,他就跟對方聊了幾句,雖然知道電話打錯了,但戰爭期間,人去不了很多地方,就經常打這個熱線電話,兩個人慢慢有一些情愫,但因爲現實的無奈一直沒見面,直到有一天這個聯線打過去時接不通了,後來接線人告訴他這個地區早晨剛被轟炸過。

還有很多特別漂亮的文章,我當時想,語文教育其實挺像格洛斯文洛8829的。

主持人:北京卷作文題出來了,今年是二選一。

第一題:“紐帶是能夠起聯繫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也需要紐帶匯聚,當今時代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請以紐帶爲題寫一篇議論文”。

第二題:“2049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顯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請展開想象,以“共和國,我爲你拍照”爲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想象合理,有敘述,有描寫,可以寫宏大的畫面,也可以寫小的場景,以小見大。你怎麼看。”

楊洋:關於第一題,如果我們剛纔沒有提到“一帶一路”,可能不太容易一下子聯想到,但剛纔說過它是有“一帶一路”的背景,基本我們看到“紐帶”馬上就會理解,而且你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傳統文化的世界化,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我講過非常類似的題目,我講過一滴水和海洋的關係,當時舉的例子,無論你是多麼有個性的一滴水,都要融入到世界民族的海洋裡,然後才能彙集力量。其實是一樣的,無論你是珍珠還是瑪瑙,一定要在紐帶上匯成項鍊,這樣才能放射出更大的光彩。

關於第二題,我跟學生講過,當你面對一個題目時,一定要有一個現實維度。我們講解考試技巧、文學素材,但你在考試時一定要有一個現實維度。

此時此刻我們坐在這裡認爲2017年出這個題,它關注的不見得真的是2049,而是關注今天和未來的關係。

作爲一個命題人,這個命題人背後有非常大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他在給我們出題目時是希望你能夠基於現在的一些設計而在2049年呈現出我們所需要的結果,我們今天正在設計什麼?大概就是未來照片中所呈現的畫面。

如果我出一個題,“你爲四年後的自己拍照”,那你很快會想到我拍學士照,因爲你準備讀本科。現在讓你爲2049年拍照,那就要問我們現在正在做什麼,那我們現在正在做什麼呢?大家看過幾張照片馬上就會理解我們以現實的維度做考量,我們在做“一帶一路”,在做民族復興,那你一定要想到在2049年無論是海上還是陸上文明符號的彙集,這個照片還是廣角的,甚至打開想象,這個照片可能是VR、3D的照片,所以你要從現實的角度去理解它。

這幅照片上再也不僅僅是國旗的五星,可能還包括各個民族國旗的顏色、符號、Logo,上面不僅有屈原、孔子,可能還會有張騫、班固,還可能會有西域文化符號、歐洲文化符號,可能有一千零一夜裡面的人物……你在裡面記述你的故事,你遇到了阿凡提,遇到了一千零一夜裡的阿拉丁神燈,展開想象,但這個想象要是現實主義現象,因爲我們比較忌諱臨時寫東西。

有很多可以寫的,因爲我們現在正在發生着這些事件,這些事件是未來的底色,作文解析一定應該是現實主義的解析,好的語文教學也是現實主義的教育。

如果你看到這個題目《共和國,我爲你拍照》,然後臨時寫,臨時寫就意味着你以前的語文備考浪費掉了。

今年我談到一個事情,《紅巖》的作者去世,我們要不要說在百年華誕時照片上應該出現建國英雄的形象?那些英雄的影像是以紅的顏色出現在照片裡,構成了最重要的底色。

新東方優能中學名師楊洋(中)

主持人:我那時候覺得寫作文難,現在我拿到高考題還是覺得很難,我覺得第二題適合寫議論文,第一題適合寫記敘文,比如我寫校園的和諧,層次會比較低一點。

楊洋:個人有個人的寫作偏好,北京卷這種二選一的題目已經是角度很寬,容納更廣,能給學生更多的空間。

主持人:作文最怕的是跑題,您覺得這兩個題目可能會跑題嗎?

楊洋:我認爲只要能從題幹入手,儘量扣合題幹文字,從形式上來看不會跑題,因爲判斷學生跑題對於閱卷者來說也是非常謹慎的事情。

主持人:我們是不是需要背一些優美的句子來鋪墊,畢竟是一篇記敘文。

楊洋:優美的句子是始終需要的,因爲好的文藝作品往往會給人以健康美好的引導。

但記敘文的核心應該要有時間地點人物情節這些基本要素,這樣才能保證老師迅速看到你在文體上沒有任何硬傷,裡面要有我的故事、你的故事,這非常重要。

主持人:對於考生來說,寫出來一篇文章容易,碼字也可以,但寫出高分或優質作文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比如拿議論文來講,您覺得什麼樣的文章是高分作文?

楊洋:對於作文命題我們要這樣想,它的底層觀念應該是命題和解題的關係,但大部分同學認爲我自己具備寫作才能,上去充分展現,這是有一點偏頗的。你要認爲語文最後一個題目它和數學最後一個大題沒有本質區別。

主持人:在考場上發揮自己的想法和才華,大筆一揮,這樣是不好的。

楊洋:這樣極容易偏離命題人本身的意圖。有些同學,包括主持人類型的同學,說到“紐帶”時她可能會有自己藝術式的想法,這其實比較適合某些藝術工作者的思考方式,追求自然,有點像李白,天馬行空獨往獨來,這種寫作容易慢慢遊離,但如果你把它當作數學題來看,充分利用題幹條件進行運算解答。

題幹條件說的是“經濟全球化”,它是一個背景,然後是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由大到小,其實已經給你聯繫上了,我們寫作時要不要先從校園和諧說起,再反推社會安寧,再往前推歷史的傳承,最後到達文化的發展,你會發現它其實是遞進的,如果你把這幾個方面都點到了,可能沒有那麼漂亮的文采,但你對這些都做了自己的解讀,它們形成一條線索,紐帶的價值是聯繫人和事物的,至少這個作文就沒問題了,保證考場有非常穩健的發揮。

在此基礎上我們告訴你文章結構怎麼設計,有遞進、有詳略,有現實主義的眼光,專門分析文化上如何關聯,舉一些例子,比如文化,它就是民族之間的紐帶,比如李白的詩歌,日本人讀過,韓國人讀過,西域人也讀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它就是紐帶,“一帶一路”它就是時政背景,但未必一定要把這四個字寫到考卷上去。

考試前我舉了武術的例子,前段時間太極選手和MMA選手PK,我們認爲任何傳統文化的精髓都有必要走向世界,太極拳這麼好的東西沒有被世界化、商業化,韓國跆拳道已經走向奧運會了,包括日本相撲,前段時間我們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摔跤早已走向世界舞臺了,但太極拳這麼好卻沒有走向世界,如果你要想讓它好,一定要讓它成爲紐帶,而不僅僅是一粒鈕釦。

主持人現在就可以理解,爲什麼高考作文解題不見得是個人的發揮,而是對題目的呼應。

主持人:“論據充分”,很多考生都很困惑,寫論據時一定要引經據典,拿出來分析時頭頭是道,老師覺得對論據充分的要求實際是什麼要求?

楊洋:學生一定要努力嘗試做到論據充分,因爲作文有評分標準,評分標準裡就有一點是內容豐富,作爲議論文,當然主要豐富在論點、論據、論證上,尤其是論據,因爲它非常感性直觀,看到論據一下就知道這個地方寫得很豐富。

我們在教學中大量呈現人文社科、自然科學類型的論據,這非常重要,也讓學生覺得課物有所值,因爲學到了很多可以放在筆尖下的文字。

剛纔談到論據,我們談到了文學、社會時政,它很飽滿,折射出了一個道理,語文教學已經不再是純文學教學了,剛纔我們談到李白詩歌是世界化的,格林童話是世界化的,但你感覺它不是純文學的教學,很多學校還在執着地給同學灌輸文史知識,這沒錯,但同時也要有眼光,任何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文化,李白杜甫的時代燦爛是因爲他們有李白杜甫,我們今天不僅要講文學還要努力創造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創造我們這個時代的璀璨。

主持人:我考試時第一題基本是字音字形,現在沒有了,還有成語解釋、病句排序,詩詞默寫,文學常識,這些題目背一背好像也能拿點分。但現在的題目一上來就是閱讀,從頭到尾都是閱讀,不是閱讀就是寫作,可能恰好展現了語文的趨勢。

楊洋:現在的題目相比二位當年考試是有一些變化,尤其北京卷的變化比較明顯,有一些語文基礎知識夾雜在閱讀題裡,它也會考字音字形,相對來說沒有以前那麼突出明確了,而是插在閱讀裡,也考,考得非常少而已。

主持人:我第一年參加高考北京卷特別難,2012年,是北京十年來的低谷;第二年分數線整體飆升,那時候我作文有史以來第一次考到了137分,但我們班同學有一個考了148分,他的作文是滿分。那個同學平常寫作文一是字跡非常整齊,印刷體,每次我們寫完作文老師講時把同學的範文印出來我們都以爲是電腦打字機打出來的。字體一直在說,這個真的那麼重要嗎?會不會有印象分?

楊洋: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我自己以前在大學講書法繪畫這門課,我在新東方專門講過一課,如何把字寫工整。事實上我從暑假代課開始就開始講如何寫字,每天講十分鐘,間架結構怎麼安排,清代有個書法家叫黃自元,他出過一本書講間架結構的安排,跟着暑假的課程用點心練一練寫一寫,其實蠻好的。

我今年出的第三本書是講詩歌,設想就是把字帖和詩歌放在一起。

主持人:大作文題目佔50分,小作文10分。

楊洋:其實不用太緊張,今年新出了一個政策,要求北京市的學生必須要讀完六部名著,《平凡的世界》、《紅樓夢》、《紅巖》、《老人與海》、《邊城》,還有魯迅的作品《吶喊》。

主持人:第三篇的題目,要抓住六部名著中一個人的性格。只要你讀過其中一部就可以發揮想象。

楊洋:後來你會發現教育部推薦六部,其實是任意一部。

剛纔我們談到小說類型就是一定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命題預測並不是胡猜,而是要基於文學的基本規律和現實的基本規律。

題目拿滿分比較難,滿分10分,需要對文學作品有精彩點評,但相對來說已經不再是拉開分數差距的題目了,因爲範圍知道、常考點也知道,只要考前有過練習,一模二模都有。

楊洋:整體看來語文是150分鐘,大概算就是1分鐘做一分的題,如果用20分鐘做一道10分的題,那其它題的時間就要擠出來,這樣肯定是不合理的。

微作文有一個心態上的調整,基本範圍也知道,點也知道,只要呈現內容呼應其實就可以,問題不會很大,精力主要放在後面大作文的寫作上。

很多同學說我押題準,我印象特別深,我第一年在本站做採訪,出了一篇文章,當時本站非常負責的是在於他讓我把當時所有預測的證據都拿出來,提供了很多文檔和圖片,但我感覺網友基本忽略了,在下面留言說“根本不是預測準,他就是命題組成員”。有一段時間我都相信了,想要不然的話怎麼可能這麼準(笑)。

新東方優能中學名師楊洋(中)

主持人:每年最經典的還有一個“零分作文”,我特別好奇,逛書店時也會看到《零分作文全集》,這真的是高考零分作文,還是大家隨便找一些文章拼湊起來做成零分作文笑話書?

楊洋:我不知道主持人有沒有注意過,我們從來沒有看過高考作文閱卷圖片,這個是絕密的。

滿分作文一般來說是真的,但它不見得是考場原文,是打電話給你,你複述重新寫作,不見得是高考原文直接打上去,你想也不會有人幹這事兒。

零分作文大多數是網編、網友的寫作。高考很少會給零分,首先參考的學生主體看來態度還是比較嚴肅,除非你就是要涉黃涉黑,不給你零分也沒辦法,只要能夠寫點字都會給分的。

主持人:我想到我初中時作文滿分,因爲特別喜歡寫記敘文,有強烈的表達欲,但上了高中開始寫議論文就不行了。

楊洋:我覺得押題準是沒有辜負一年的勤勞,也沒有辜負學生把時間、精力和信任交給我。

主持人:請從《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香菱中選一個人用一種花來比喻她,並且要陳述理由,自圓其說。

楊洋:我今年給大家講了一個課,《晝夜詩文》,專門在零點時講給朋友聽,專門講中文詩歌的英文翻譯,當時我的初衷是講《紅樓夢》的兩個英文翻譯版本,當時談到其中專門有一章寫白海棠的詩。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我覺得這個還是可以寫,但估計同學印象不深。

主持人:如果讓你從翠翠、江姐、人力車伕、桑迪亞戈中,每個人物爲他設計一座雕像。

楊洋:六部裡就是沒有提到《吶喊》。你對其中裡的某一個人物有認識就夠了,今年我特別跟同學談到《紅巖》要掌握,如果命題老師尊重這位革命前輩,也應該會設計,我今年專門去了一趟重慶,給學生做了講解方案,錄了視頻,非常感人。光讀小說是平面的魅力,去了現場覺得更真實,我印象很深的是裡面還有江姐的雕像。

江姐的立像,從白公館往渣滓洞上,有一個羣像,江姐就在裡面,有一個立像,有一個半身像。你去的時候會看到江姐的頭像掛在照片牆上,覺得特別真實。

我當時看到一個細節,他們最後在渣滓洞裡繡的紅旗,聽說共和國成立,繡了五星紅旗,他們只聽到“五星紅旗”一詞,可是沒有見過,所以最後她們繡的紅旗其實是四顆小星在紅旗的四個角上,中間是一顆大星,這面紅旗現在還保留在博物館裡。

主持人:我每次做高考語文題都是沉浸式的,因爲選出來的文章都是非常優美的。

楊洋:詩歌閱讀理解考的是博物館,今年在考前其實看到了博物館有關的文章,博物館App,《人民日報》上面有,講的是首博。

每年春天有“博物館日”,博物館日時附近會出一系列博物館報道文章,今年在報道文章裡提到了如何做博物館的科技化、現代化。你看故宮博物館App做得非常好,可以虛擬進去觀看。

今年考前有一個機會本來想去一趟國博和首博,我特別喜歡首博,印象特別深,它的四層是按照中國文化的時間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都排列好。

主持人:今年高考題目有沒有較大變化?難度怎麼樣?題型有沒有巨大的變化?

楊洋:北京卷連續三年都有結構調整,加入微作文、加入閱讀延伸,社科閱讀理解從一篇變成三篇,文言文和古詩詞考詩論和文論的分析……每年都有變化,今年再有變化的可能性已經變得非常小了。

主持人:前三年每次變化會跟教育部提前打招呼,讓大家做好準備。

楊洋:前年第一次社科文閱讀理解改成三篇,學生也會措手不及。這個閱讀量相比前年沒有改的時候增加了1000字,北京卷做了調整以後今年全國新課標卷基本也做了調整,整個語文試卷的字數應該是5000字左右。

整體看來,北京卷比較穩健,第一題第二題都是對於內容的梳理整合,包括後面的語文基礎知識,這些字都不難。

第一篇社科文閱讀理解,裡面考察到了語文基礎知識的字音、成語,三篇文章的比較,你可以看到整體思路都跟模擬試卷非常一致,一直到第八題你會看到“結合三則材料簡述含義和作用”這樣的題目,這種題叫做“梳理篩選和整合”,就是信息提取。

現在網絡信息量其實是非常巨大的,我們開始熟悉在不同的網站獲取類型性信息,並進行整合式閱讀,材料一二三就相當於你看了不同網站上的報道文章,進行整合。出一個題目叫做把這三個材料結合起來,談一談你對這個概念的認識。

主持人:現在的語文題目真的變難了,考察的是你的能力。

第一個題是“對數字基礎作用理解”,先不說了。

第二個是“成語中最能表達VR技術帶給人體驗的是”,先得回原文看一下,你還得了解這四個詞的意思;

第三個題是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文物只是少數,現在接近大衆,用詩句來描寫。你得對這幾句詩的意思全部瞭解,要讀透材料一和材料二,大腦要分析的工作比原來多了好幾個步驟。

幸虧我考完了。

楊洋:文言文閱讀出了一篇議論文,北京卷第三年連續出議論文了,蘇軾的,講的是秦朝廢除了分封建國,呈現了天下一統的狀態

我們現在是大一統的祖國,要把各個地方的能力、文化和資源作出整合,我覺得每年文言文北京卷的設計非常有新意和深意,比如去年那篇關於晏子的是講商戰的。

我昨天去廣州路過南越王宮博物館,文言文全國卷裡就考過南越王的故事,據說活了一百多歲。

語文作爲考試好像是有點冷漠殘酷,但它如果是作爲人文閱讀材料,其實給了很好的機緣讓你去讀一讀它。

第九題,考的都是考綱常見內容;第十題全是虛詞,都是考綱和文章裡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應該不難。

楊洋:十四題裡說,分封不是聖人的意思,而是天下大勢,你覺得要封建還是廢封建,是要分封還是一統?這是很有深意和暗示的。

詩歌是分手離別的詩歌,《曉行巴峽》

王維

際曉投巴峽,餘春憶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衆雞鳴。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語,鶯爲故國聲。

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16題的命題形式也是一樣的,談鳥雀之聲傳遞作者的思鄉之情。

17題是兩首詩歌的比較,詩與詩進行比較,這些題在我們看到的模擬卷中題型上沒有變化,學生做的時候心態應該還是比較平穩。

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重新帶領我們對傳統文化有一個回顧和認識。其實這6分還是很有意義的。

“鄂溫克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東北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草原”。

我想它很容易讓我們想到沈從文的《邊城》,也是對河流的眷戀,包括蕭紅的《呼蘭河傳》,都是對河流的眷戀,象徵和代表了對於家鄉文明、家鄉生活的回憶和眷戀。

這種帶有極強鄉土文學性質的內容,一個在城市生活的人回顧自己的鄉土世界,回顧自己的少年生活,這是高考閱讀中比較常見的文學類型。

我暑假講的第一個散文閱讀主題就是鄉土文學,魯迅那個時代的文化偉人都生活在上海、北平這種大城市,他們在大城市裡很容易回憶自己的家鄉,比如我們特別熟悉的魯迅寫故鄉,寫《社戲》,這就是他在城市裡會議家鄉故土。

如果你看魯迅寫在自己的烏蓬船上看社戲,相信你會對《根河之戀》有一個理解。

要不就是考細節,要不就是考主旨,細節就是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一般來說每年設題的形制是可預測的,學生看到題就知道他應該這麼考,或者讀文章就知道他應該從哪個方向考,有前瞻和預判。

一般來說高考語文不見得讀過材料,但材料的指意應該是可以提前讀到過的。

北京卷以前考過一篇,合歡樹,可以先談它合歡樹的表面直觀特點,再談它的抽象特點,比如代表了和母親度過的溫暖時光。

主持人:22題是寫作者在結尾中的一句話,什麼樣的原因說了這句話,寄託了他怎樣的情感。

楊洋:這種題很喜歡出作者在結尾說了什麼什麼,起到一種對文藝進行抽象和昇華的作用。這是過往命題中比較常見的狀態。

23題分別概括他們的表現體會作者的匠心,散文閱讀理解構造是從文學手法、結構語言、內容感情這幾個角度進行考察,這一年題目出得比較全,基本都涉及到了,哪些特點、哪些含義,從內容角度分層解讀。22題從主題情感的角度,23題從文學手法的角度,涉及比較全。

我覺得24題比較新穎,以前我們沒有見過在大閱讀的最後一個選擇情況,經典作品中環境和人物的聯繫,下面舉的例子《紅樓夢》、《邊城》、《阿Q正傳》等全是小說,未來有沒有可能整個文學閱讀的文本都變成小說?其實北京卷也考過類似小說的,比如《心靈的篝火》,出現過小說類似的題目,沒有完全改變,我覺得24題是很好的過渡。

主持人:爲什麼會越來越多地關注小說呢?

楊洋:某種角度來說小說是文學主流的形式,一般鑑賞文學作品很容易先聯想到小說,小說自己本身也擔負着用藝術化生活設計來表達自己的主題,而且小說有更多的抽象。

主持人:請從更高的角度上簡單總結一下今年的語文考卷。

楊洋:我們認爲語文科目出得比較穩健,只要正常發揮就好,語文作爲第一科目,本身就是循序漸進,讓同學找到考場感覺的科目,希望同學繼續保持冷靜,把老師教過的方法、思路展示出來就好了,我經常跟同學講把考試的心態轉變成展現的心態,不要想哪裡會哪裡不會,你也是交了錢的,你進考場的時候要以消費者的心態看看試卷出得如何。講過的方法就進行展示吧,哪怕不會,展示老師講過的技巧和模式也是不錯的選擇。

主持人:看看江蘇卷,車有各種類型,車來車往,車傳遞的真情折射了時代變遷,以此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我覺得北京卷的題目比較明確,但是像這個“車承載着什麼”,對於考生來說範圍更廣。

楊洋:我覺得主持人說“窄”是一種明確的解讀,你要把車的意思清楚闡述。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又有點寬泛,因爲只要你解釋的東西跟車的屬性有關係就可以,你可以說文化就是一輛車,它承載着各種各樣的內容,無論是小說、戲劇、詩歌、音樂,如果我們說文化是一輛車,它就是在駛向不同的地方。

主持人:全國卷一中的“你所認識的中國”,共享經濟、“一帶一路”,全部都是我認識的中國,從任何一個角度選出來都可以寫一篇作文。如果讓老師說共享經濟的話,老師會從什麼切入點來切入,怎麼寫才能拿到高分?

楊洋:首先我們認爲共享經濟是一種現實,技術革新必然會帶來共享的狀態。再說它的底層價值,其實它包含了人的合作精神,要有羣體的力量纔會有更大的力量,所以你可以從尊重現實,再談到合作的價值、合作的意義,溝通交流。

其實“一帶一路”非常強調溝通交流,當然合作是一種遠見,因爲文化要想在這樣的世界環境裡保持孤立,迴歸封閉是不現實的,它需要一種遠見才能讓每個人打開心扉,形成合力。

在這個基礎上作文就已經比較有層次了,你也可以再從反面談一談,雖然是共享經濟,但在這裡面要有對於個性的把持,對於個人價值的堅守,因爲如果每個人都失去個性,那合作就變成簡單疊加了,正是由於每個人都有對自己個性的堅守,合作纔是一加一大於二的狀態。

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想法和寫作思路,我們在很多文章中都看過,很多同學在考前根本就沒有看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的文章。

今年我專門開了一課,在考試前把《人民日報》1月份到6月份的文章系統梳理一遍,效果非常非常好。

主持人:剛纔老師做了小總結,我今天一直保留一個重要的問題,想問楊老師押卷這麼準,能不能給在外省沒辦法上您的課的同學們一點小建議,讓他們在日常積累中積累的剛好就是高考要考的。

楊洋:今年我和報紙這邊做了很好的關聯,做《人民日報》官方讀解員,我覺得這還蠻不錯的,大家有興趣可以隔三差五看看《人民日報》第五版評論文章,有一些其實寫得非常精彩,特別是對一些有爭議的社會現象,怎樣用較爲客觀理性的眼光審視它。主流的媒體喉舌,你要相信還是有高人指點,在上面發表文字的。

現在網絡媒介發達,今天很多看視頻的同學,我想未必身在北京,但我們也可以進行交流和聯繫,只要想尋找,我們始終都可以相見。天涯若比鄰。

新東方優能中學名師楊洋(右)

主持人:您說當時高考語文考了130多分沒考好。

楊洋:也談不上好壞,主要是對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對分數還是要淡然看待吧,因爲人生有很多命運轉折點。就像今天我們在這裡給大家直播,其實壓力很大,也很辛苦,從某種角度來說,當年我語文學得不錯,現在做語文老師,可能既從自己的能力裡受益,也從自己的能力裡受罪受苦,你必須要承擔這方面的責任。

人精於長於做一件事情,和你是否要在這件事情裡受很多罪,也要辯證地來看,這也能幫助你更好地調整心態,考得好還是考得不理想,和你未來生活中承擔多大壓力,做什麼事情,怎樣的生活狀態,我覺得裡面存在很多命運上的辯證,你要淡然看待。

主持人:怎樣抓住提幹得到滿分?

楊洋:從高考的角度來看,有很多命題解題方法,這些方法和文學素材天然的性質相關,比如大部分學校老師告訴學生不要讀小說,覺得讀起來比較難,但從高考來看,小說命題和文學屬性是天然關聯的,比如小說的核心是塑造人物形象,基本題目都會問到你讀完後對人物形象有什麼看法、人物形象有什麼特質,讓你去梳理情節。

語文是一個既需要文學素養又特別需要人文關懷的學科。文學有天然的屬性,人有天然的理解,這兩者相關,不會覺得語文是特別偏僻乖陋的學科。

主持人:楊老師能不能以過來人的角度給網友們一些建議?

楊洋:特別希望大家在語文學習這件事上有一種對考試的超越,相信在未來的生活中,對人文學科的需求還是非常大的。比如我發現我的學生看的書叫《總裁戀上我的牀》,很崩潰,但你也會想小女生對總裁的渴望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如果有一天你見到了總裁,人家問“小同事,你最近在看什麼書啊?”你也不能說《總裁戀上我的牀》,感覺挺奇怪的。

可是你看《紅樓夢》,寶玉也相當於總裁,晴雯也相當於我們了,裡面也有類似的情節,在寒冬的夜晚,在寒冷的榻上暖牀,其實裡面有很多溫情和感人。

在《簡愛》裡,羅切斯特是莊園主,簡愛是家庭教師,裡面也有《總裁戀上我》的情節,但讀這樣的小說你就會看到裡面非常優秀的句子,一個出身低的女性也有尊嚴,在墳墓面前,每個人的生命是平等的。

如果我們在高考結束後仍然保持讀書和看報的習慣,它其實給了你認識世界的窗口,你也能在文學角度上有更多修養上的提煉,一個人看更美的風景,就能夠懂得如何欣賞。

我經常說“眼中有世界,天中有天地”,也許閱讀和寫作是給了我們一個進入天地的窗口,希望大家從高考語文這個考點未來走向世界,能夠關注現實,觀看遠方,因爲只有心懷大海的人,才能永遠向前航行。

主持人:金句不斷,簡直高考滿分作文!其實這兩小時的直播對我來說是一次特別大的收穫,畢竟畢業這麼久了我很久沒有系統性看書,也沒有看我曾經做過的題目,會覺得有莫名的熟悉感,也會莫名覺得自己今天拔高了不少,特別謝謝楊老師給我帶來非常奇妙的收穫,並且是我之前班主任帶不來的、給不了的學習語文的體驗。感謝楊老師。

楊洋:接下來還有三門,感覺還沒有一半,但想一想其實時間很短,我們和主持人,包括導播,當年從考場上走下來的過來人,我特別喜歡電影《變形金剛》第一版裡的臺詞,叫“人的一生能夠經歷幾次真正的考驗”,我現在三十而立的年齡,但感覺除了高考人生好像也沒有經歷什麼真正的考驗,所以你要珍惜這次真正的考驗。

尤其記得當年高考結束時考完,最後一門是英語,臨近4點時窗外有一點淡淡的夕陽灑進來,從斑駁的樹葉裡投到試卷上,我忽然在那一刻感覺,還有幾分鐘高考就考完了,你會有一種莊重的儀式感油然而生。

我們前面這麼多努力是爲了這一刻到來時內心有一種坦然,如果你爲了那一份感覺,或者你想到那一份感覺,你會重新平淡看待眼下的努力,希望你以非常棒的狀態去面對人生這樣一次難得的考驗。

預祝各位同學“旗開得勝”

>>點此觀看本站高考大直播

>>更多高考內容,關注2017年本站教育高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