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堆村的新變化
“兒子分到鄉里當老師,兒媳婦在會川鎮務工,家裡去年買了小車,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說起家裡的情況,元古堆村村民楊樹才很開心。
甘肅省定西市元古堆村屬於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12年年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465.8元,貧困戶221戶1098人,貧困發生率達57.3%。資料顯示,2012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爲7916.6元。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元古堆村看望慰問幹部羣衆,鼓勵大家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元古堆人沒有辜負總書記的期望。2018年,元古堆村整村脫貧出列,201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789元。脫貧攻堅,成爲元古堆村“前世今生”的分水嶺。
村裡沒有“閒人”了
初冬時節,北方村落略顯寂寥,元古堆村的廣場上空無一人。“四五年前可不是這樣,農閒時節,好多人靠着牆根兒曬太陽。”元古堆村副主任郭連兵說,“現在連老人都不見了。”
務工是元古堆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渠道之一。外出務工的村民逐年增多,目前近400人常年外出務工,約佔全村勞動力的三分之一。
2013年起,元古堆村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房、網,每一項都需要人工。村民農忙時在地裡幹,農閒時就跟着村上的工程隊幹。“工程隊是幹一天得一天的工資,羣衆掙得越多越想掙。”元古堆村黨支部副書記董建新說。
羣衆發現打工能掙到錢,就一個帶一個,越帶越多。郭連兵說:“‘70後’‘80後’多數在建築隊打工;‘85後’‘90後’進輕工業廠子的比較多,比如去安徽、江蘇、浙江、廣東等地。”
“以前不是匠人,做來做去是匠人了;以前是匠人的,做來做去成大匠人了。”郭連兵說,羣衆打工的意識增強了,對於技術和工作態度的要求也提高了。
“一人外出就業,就能解決全家經濟困難。”作爲村幹部,郭連兵總是動員羣衆科學安排農作物種植品種,提高勞務經濟比例,讓勞動力創造更大的價值。
數據顯示,元古堆村建成百合種植基地1500畝,收入約佔人均純收入的22%;建成中藥材基地1000畝,收入約佔人均純收入的17.9%;建成馬鈴薯原種種植基地1500畝,收入約佔人均純收入的13%。
種植業和勞務經濟是元古堆村羣衆增收的主要途徑。但是,傳統種植業和勞務輸出並非元古堆村的新事物,爲什麼過去沒能讓羣衆脫貧致富呢?
“交通是制約元古堆村脫貧的重要因素。”元古堆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朱惠軍說。過去,即便莊稼豐收了,大點兒的車也進不來,考慮到成本,收購商望而卻步。村民對外界的變化知之甚少,多數羣衆對於脫貧沒有想法。
2013年,元古堆村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修橋補路是首要任務。不到3年,元古堆村完成道路油化13.5公里,硬化社內巷道16.99公里,實現道路硬化全覆蓋。2020年,元古堆村又硬化、砂化了入戶路6.92公里。
路通了,農產品賣出去了,城裡的幹部、學者、企業家走進來了。
“以前的種植業是低層次的,種植作物基本上是小麥、馬鈴薯、蠶豆,脫貧攻堅以來,元古堆村擴大了百合種植規模,引進了馬鈴薯良種,種植重點從解決口糧調整爲種植經濟作物。”朱惠軍介紹,這幾年,種植結構優化了,種植技術提升了,產業鏈延長了,羣衆的收入自然也提高了。
從“輸血”到“造血”
元古堆村電子商務室的展櫃上,擺放着羊肚菌乾貨樣品,標籤明碼標價:200克售價400元。一盒羊肚菌,見證了元古堆村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2015年,在青年駐村幹部張婉婷的多方奔走下,元古堆村先後爭取到24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在國務院扶貧辦和甘肅東海高科節能服務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建設了渭源縣第一個300千瓦村級光伏電站。按照村企聯建協議,光伏電站收益每年固定爲村集體分配20萬元,主要用於公益性崗位人員勞動報酬支出。
光伏電板下面是大片空地,如何把這些土地利用起來發展產業,元古堆人將目光瞄準了羊肚菌。2020年年初,元古堆村的光伏電板下建起了25座、佔地12.7畝的羊肚菌大棚。7月下旬,元古堆村喜迎第一次羊肚菌豐收。
截至目前,除去20多斤乾貨,今年收穫的羊肚菌已全部售罄。董建新計算,今年銷售收入約爲23萬元,能爲80戶建檔立卡戶每戶分紅600元。“除去人工工資支出、農戶分紅,還能剩餘12萬元,明年的菌種錢、農具農資錢有着落了。”董建新說。
今年,董建新領辦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了80戶建檔立卡戶,通過在食用菌大棚務工和入股分紅的形式獲得收入。元古堆村共有5家合作社,實現全村162戶建檔立卡戶全覆蓋。
光伏食用菌產業是元古堆村發展新型產業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元古堆村在傳統產業基礎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力探索加工業、光伏產業、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富民產業,爲羣衆穩定增收提供長效保障。
“今年,我們又新建了15座大棚,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25畝左右。明年打算種兩茬,吸收更多的村民入社……”董建新計劃着。(記者宋喜羣 王冰雅)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