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杜拜,假久變成真了!

文/楊瑪利

說起跟杜拜緣分,真的不曉得會有這麼深。2006年5月初《遠見》第一次採訪杜拜,寫了〈全球必修杜拜學〉封面故事。那次要離開杜拜前,我們努力把手上有的當地貨幣統統花光,認爲不可能再重返杜拜。

沒想到,當期出刊後大受歡迎,我們再把當期報導轉成《前進杜拜》一書,成爲過去幾年來不少臺灣人前往杜拜旅遊考察的行前必讀刊物。由於報導引發臺灣人學習杜拜熱潮,2007年初《遠見》邀請多位企業家前往考察,並與TVBS電視合作,把杜拜帆船飯店頂樓會議廳佈置成電視攝影棚,召開好幾集的電視論壇

那次要回臺灣前,我也覺得此生不可能再回杜拜了,再度把所有當地貨幣花光光

2006、2007年正是杜拜發展最高點。雖然臺灣媒體只有《遠見》率先越洋專訪,但當時全球媒體無不盯着杜拜發展。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我接觸棕櫚島、世界島開發商NAKHEEL時,對方窗口告訴我,「現在有200多家世界各地媒體想要訪問我們,要安排董事長採訪實在很困難。」

杜拜令臺灣人覺得太假、太誇張?

過去幾年來,經常有人跟我分享杜拜旅遊心得。最常分享的觀點有兩個,一是儘管杜拜很創新、奢華,但整體而言,杜拜太假了,全部無中生有,較少傳統文化累積。

第二個觀點是杜拜建設案一個接一個,每個都「太誇張了」,有泡沫危機。2008年的金融風暴,讓大量舉債建設的杜拜,受創甚深。股市崩盤、房價狂泄,國營大型地產公司EMAAR股價從64元迪拉姆(當地貨幣)跌至1元。「杜拜神話」好似一夕破滅了。

抱着必須給臺灣讀者「後續交代」的心情,過去幾年來編輯部一直持續關注杜拜發展的訊息,等待重返杜拜的時機。其實金融危機過後一年半,從2010年起,當美國、歐洲日本等地還在掙扎時,杜拜已逐漸轉好,尤其2011年後快速恢復。直到2013年又創新高峰,並取得2020世博主辦權,今年2月阿聯酋航空跟臺灣首度開啓直飛。這次,我覺得報導時機成熟了。

今年以來,又再次看到新一波全球與臺灣的杜拜熱。外交部外貿協會駐杜拜官員因必須接待衆多臺灣團,婉拒協助本次《遠見》採訪。所幸還是得到衆多臺商與杜拜官員協助,完成了不下50人次的訪問。 第三次拜訪杜拜,讓我感覺杜拜假久了,經過時間沉澱後,感覺自然許多了,就像真的!一度泡沫的杜拜,爲何能以最快速度站起來,憑什麼?

本期除了帶讀者打開國際視野外,也不忘關懷臺灣時下最迫切的世代問題。318太陽學運燒出了世代鴻溝問題,本期探討90後(民國80後出生)孩子在想什麼?老師、官員、企業該如何面對?本期也是《遠見》CSR評鑑第十週年,超過160件方案角逐,數量比上屆成長超過13%,最後共有23件方案獲獎。今年方案有何特色,本期有完整報導。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5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立即購買遠見雜誌5月號: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