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跨界聯盟 CSR邁入整合時代
文/高宜凡
企業社會責任(CSR)進入「聯盟」新時代,全球各產業紛紛進行跨領域合作,共創美好未來。而《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也開啓第二個十年,本屆吸引上百家企業投遞245個案件,參與規模創五年新高。
除了恢復睽違五年的「CSR年度大調查」,傑出方案則有「幸福企業」「環境友善」「教育推廣」「公益推動」等四組。在產業分佈上,本屆19個獎項以科技業(8項)與金融業(6項)最多,服務業有5家,其中「臺達電子」和「信義房屋」兩大企業標竿,各獲兩項首獎,堪稱最大贏家。
不僅老將們求新求變,還有許多新面孔崛起,讓今年的《遠見》CSR活動大有看頭。
自從2005年《遠見》首創臺灣企業社會責任(CSR)年度大調查,今年正式開啓第二個十年。第一個十年,透過《遠見》CSR評鑑,帶動華人企業的觀念啓蒙,如今,CSR已經成爲臺灣社會的普世價值,《遠見》也在評鑑方式上繼續求新求變。
焦點1〉規模創5年新高 臺達、信義奪雙首獎
第11屆賽事設計與上一屆較爲不同之處,是除了恢復睽違五年的「CSR年度大調查」,希望完整測試本土企業的CSR實力,更同時保留「幸福企業」「環境友善」「教育推廣」「公益推動」等四組傑出方案評選。
經過兩個多月的收件,最後本屆共吸引來自上百家企業,在六大組別中投遞245個案件,參與規模創下五年來的新高。在四組CSR傑出方案的競賽中,以公益推動組報名多達60件的競爭狀況最爲激烈,其次爲教育推廣組的53件。顯示公益和教育題材,依舊是臺灣企業實踐CSR最常見的作法。
檢視六大組別的得獎結果,以「臺達電子」和「信義房屋」各獲兩項首獎,表現最爲亮眼,堪稱本屆的最大贏家。另一家長年的CSR資優生「臺積公司(臺積電)」,也在科技與傳產組和公益推動組,抱回兩座楷模獎。
在產業分佈上,今年的19個獎項,以科技業拿下8項最多,金融業(6家),服務業有5家,傳統制造業則掛零。值得注意的是,爲了要洗刷金融海嘯之後的污名,近幾年來,金融業不斷加碼投入CSR,參加內容的質量愈加進步,成爲科技業外的第二大得獎族羣。
焦點2〉佳世達、匯豐竄出 光田爲醫院破冰
本屆除了幾家得獎老面孔,如臺達電子、臺積公司、信義房屋等,也出現不少進步幅度驚人的新秀。例如,前身爲明基(BenQ)的「佳世達科技」,本屆拿下了該集團有史以來第一座《遠見》CSR首獎(環境友善組),優異的表現,超越同集團的友達光電。
而捲土重來的英國「匯豐銀行」(HSBC),不但拿下第一座《遠見》CSR獎牌,今年更替所有金融同業,搶下唯一一席首獎。另一家在公益推動組首次獲獎的「星展銀行」,則是新加坡商首次獲《遠見》CSR肯定。
來自中部的「光田綜合醫院」,不但首次參賽便有亮眼表現,更成爲評鑑賽事有史以來,第一家摘得獎項的醫療院所。
而多年來不斷嘗試的「第一金控」,今年不但有兩件作品闖進決選,更一舉奪得環境友善組楷模獎,成爲第一家在《遠見》CSR評鑑獲得肯定的泛公股金融集團。
不僅如此,也有許多新秀距離最後得獎,僅剩一步之遙。如本屆同時入圍環境友善組和CSR年度大調查——科技與傳產組的「技嘉科技」,已培養相當可觀的CSR實力。
首次參賽便闖進教育推廣組第二輪徵選的「臺灣雀巢」,其入選方案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劃,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差點成爲第一家獲得《遠見》CSR獎項的瑞士廠商。
至於沉寂多年的日商,今年則有「臺灣資生堂」以針對銀髮族人士和殘障族羣的關懷美容講座,在競爭最激烈的公益推動組中闖入決賽圈。假使能再接再厲,未來有望成爲繼2006年裕隆日產、2010年住華科技、2012年臺灣凸版國際彩光公司之後,又一家獲獎的日本品牌。
儘管許多參賽企業表現優異,但回顧本屆近250件參賽內容,評審之一、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總經理黃正忠認爲,還是有許多企業仍未列出清楚的CSR長期願景,並將CSR融入企業管理與正式商業流程中,看不到真正具備強有力商業意義的CSR實踐案例。但從各別產業觀察,部分服務業已開始嘗試發展跟本業結合的CSR策略。
黃正忠舉例,如「第一金控」推出的國內首檔CSR債券基金,這幾年繳出6%以上的投資報酬率,就可爲其他金融業者參考。另一家量販業龍頭「家樂福」,其進入公益推動組最後徵選的食物銀行計劃,不但成功結合通路本業與商品內容,未來能締造多大的公益影響力也令人注目。
焦點4〉CSR「聯盟」時代 尋求跨領域夥伴
觀察近年的CSR思潮演變,除了企管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2010年提出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呼籲企業將經營利潤與外界共享外,就屬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大衛‧葛雷森(David Grayson)高喊的「企業責任聯盟」(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Coalitions)概念,最具前瞻性。
大衛‧葛雷森解釋,當前世界有明顯的「VUCA」現象:Volatile(易變)、Uncertainly(不確定)、Complex(複雜)、Ambiguous(模糊),諸如氣候變遷、貧富懸殊、資源耗竭、階級衝突等超大挑戰,都無法靠政府、企業或NPO(非營利組織)等單一角色應付,需要更多跨領域合作。
他估算,目前全球約有30種具影響力的CSR聯盟,分佈全球110個國家,像是聯合國全球盟約(Global Compact)、工商領袖論壇(IBLF)、永續發展協會(WBCSD)、克林頓全球倡議(CGI)等,都結合了許多企業會員及周邊組織。
而針對礦產、水資源、勞動人權、森林、食品安全、責任投資等特定議題的CSR倡議聯盟,過去幾年也陸續出現。代表案例有電子業公民聯盟(EICC)、國際採礦和金屬委員會(IMCC)、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等。
大衛‧葛雷森強調,聯盟的用意在整合資源,建立分享與對話溝通的中介平臺。更重要的是,能讓競爭激烈的同業建立信任關係,一起面對問題,作用遠比以往的產業協會更大。
回頭看臺灣,企業跨出自身範疇,與其他產業、NPO合作CSR的例子,已開始發生。日商EPSON(愛普生)2009年啓動的「影像好玩藝」就是例子,他們贊助投影設備到偏鄉小學放電影,過去六年累積播放1400場次,每年舉辦的心得寫作與圖文創作比賽,都吸引上千人報名。
寒意漸退的四月天,來到臺東的初來國小,這裡位於海岸山脈和中央山脈間,學生不到70人,多是布農族子弟,是典型的原住民偏鄉小校。老家在關山的校長鬍德慶直說,鄉下孩子很單純,很少有機會出去,以往學校能做的,只有2天1夜的校外教學,但頂多到臺東市區。
雖然人不多,初來國小卻是影像好玩藝的常勝軍,上屆拿下八個獎座,學校也常在體育、歌唱、戲劇、作文等競賽表現突出。
「其實電影也是閱讀的一種,透過閱讀,孩子的想像力可以突破地理限制,只要能保持好奇心跟學習的能力,我們的孩子不會輸給城市學生,」胡德慶充滿信心地說。但進行到第七年後,EPSON知道只憑一家企業,無法滿足所有偏鄉孩子,每年爲此方案全臺跑透透的EPSON經理林鴻基感嘆:「光靠我們的經費,一年頂多跑25間學校!」因此今年起委託「臺東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做爲影像好玩藝的專門執行單位,並爭取到臺新金控、技嘉科技、彩研三家企業加入,預計今年擴大到50多間學校舉辦。
走過懵懵懂懂、且戰且走的第一個十年,開啓第二個十年的臺灣CSR,《遠見》希望看見更多的企業責任聯盟與集體倡議行動,才能解決複雜難解的巨大挑戰。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5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立即購買遠見雜誌5月號: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