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犀鳥之鄉 砂勞越土着用芭蕉葉當飯盤

伊班族的傳統舞蹈。(圖/馬來西亞觀光局提供,以下同)

記者陳睿中/綜合報導

位於婆羅洲西北方的砂勞越,也被稱爲犀鳥之鄉。它豐富的熱帶雨林資源、獨特的人文氣息和傳統禮儀、多姿多彩的舞蹈及精緻的美食,吸引着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遊客皮膚黝黑,身上佈滿圖騰頭上插着各色奇特鳥羽頭飾的砂勞越土居民,也是旅客造訪砂勞越的誘因之一。

伊班族在砂勞越總人口中所佔比重極大,主要以捕魚、打獵及務農爲生。他們曾被視作婆羅洲的野蠻部落。但實際真正瞭解他們的時候,會驚訝於他們的友善和熱情,還有高超手工技藝及其精緻的木雕製品珠飾品銀質手工藝品

▲伊班族長屋

伊班族的一排排長屋都建在一公尺之高的木樁上,由一間一間相鄰的房間組成。每個家庭一間房,屋外是共同使用的大廳,稱作ruai。公共區域將每戶人家的生活區分開,茶餘飯後居民們便在這裡一起聊天、舉辦活動、製作木雕或者編織籃子等。長屋內木地板樹皮藤條墊子天花板也隔開了外面的酷熱,讓房間內更加清涼

每當賓客造訪,族人們便會紛紛拿出自家釀製酒飲待客,這便是著名的米酒(tuak)。這裡每家每戶都會釀米酒,且各家自制的酒飲在味道上都略有不同,非常特別。熱情的族人們還會爲遊客表演傳統舞蹈,歡快的舞步,讓人忍不住也要加入其中。(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自家釀造的米酒,是伊班族的重要文化。(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婆羅洲特有的原始飲食習慣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這裡的餐館以自然鋪設爲主,沒有碟子刀叉,只用一片大芭蕉葉做盛放食物容器。由簡單食材烹製而成的菜餚混合著濃郁撲鼻的香料菜品竹筒雞肉、烤羅非魚、竹米飯、烤茄子南瓜等,既營養又可口。餐後甜點則是居民們自己採摘的新鮮水果

馬來西亞觀光局表示,在當今網路時代,伊班族人卻始終沿襲着他們多年來簡單和純樸生活方式。整日在虛擬世界中穿行的我們也該暫時放下手機和電腦,到砂勞越的長屋去與泥土樹木河流來一個親密接觸。去過砂勞越,便會愛上這片土地,愛上這裡熱情而簡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