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抗議擴建水壩

原住民抗議擴建水壩圖╱美聯社

澳洲政府爲了避免乾旱再度釀成森林大火,積極推動各地水壩興建與擴建計劃,卻遭原住民抗議破壞周圍生態文化遺產

■"We just haven't reached that point yet in Australia," said Lee Baumgartner, professor of fisheries and river management at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 "Dams are such an accepted part of society. We haven't really looked for alternatives."

34歲的柯伊(Isabel Coe)是澳洲新南威爾斯省的原住民,她的族人長久以來定居在雪梨西邊山林裡,四處皆有祖墳及其他受到族人保護的聖地,但這些文化遺產如今卻受到威脅,因爲澳洲政府打算擴建位在當地的懷恩加拉水壩(Wyangala Dam)。

柯伊表示:「我們的鄉村已有多處受到破壞。澳洲的樹木岩石河流、土地及整個生態環境都非常重要。」然而,政府卻卡在兩大環境衝突之間左右爲難。

澳洲是全球五大洲當中最乾燥的地區,且去年總雨量再創新低。長期乾旱正是引發去年澳洲森林大火的主因之一,因此政府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推動一系列水壩興建與擴建計劃,希望穩定水量能化解乾旱帶來的種種問題,無奈開發工程又被批破壞生態。

以懷恩加拉水壩爲例,周圍地區共有超過24個原住民聚落,一旦政府擴建水壩外牆,包括原住民祖墳、石碑在內等重要文化遺產都可能被摧毀。另一處位在澳洲北部的水壩預定地也因爲屬於淡水烏龜棲息地,而遭到環保團體抗議。

自從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后,各國爲了重振經濟紛紛擴大基礎建設支出。澳洲將水壩視爲基礎建設重點項目之一,宣稱將創造就業機會振興經濟。美國也在近日通過1.5兆美元基礎建設案,但重點卻放在公路鐵路學校,不但不興建水壩還積極拆除。

美國去年拆除90座水壩

去年美國有26個州政府一共拆除90座水壩,原因是老舊水壩維護成本昂貴,且水壩拆除後也能增加下游水量。

查爾斯史都華大學漁業河川管理系教授包姆卡納(Lee Baumgartner)表示:「澳洲還沒走到那一步。水壩已成爲澳洲社會的一部分,我們一直沒有尋找替代方案。」

環保團體「內陸河川網絡」會長史麥爾斯(Beverley Smiles)表示:「水壩不會增加雨量,只是犧牲環境來收集水量,導致下游地區受害。」

包括懷恩加拉水壩在內共有至少四座水壩擴建計劃仍等候環境部長批准。雖然環評報告最快要到明年6月纔出爐,但當地政府已準備在10月動工

懷恩加拉水壩座落在澳洲第四長的拉克倫河(Lachlan River)上游,流域涵蓋面積相當於美國印第安那州,但近年乾旱頻繁迫使政府下令限制水壩供水量。目前水壩滿水比例僅17%,政府希望這筆造價6.5億澳元(約4.5億美元)的擴建計劃完工後,水壩蓄水量能增加53%至180萬兆公升。

不少農民贊成水壩擴建

柯伊擔心水壩擴建勢在必行,不斷向政府提出抗議,但也有不少農民贊成水壩擴建。

33歲農夫葛林(Tom Green)在水壩西邊小鎮經營佔地400萬坪農場,但近日被迫賣掉2千頭羊。他表示以往這些羊吃的牧草穀物都是靠水壩供水灌溉生長,但隨着水量日漸減少,草漸漸長不出來,但他實在買不起飼料

身爲拉克倫河谷水利協會(Lachlan Valley Water)會長的葛林表示:「地方上都期待政府終於着手改善這片廣大區域水資源問題。大部分居民都支持擴建水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