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百年大旱!全臺擬建3新水庫、7座壩體加高

水庫水位持續下降,集水區近半乾枯。(資料照/記者呂佳賢攝)

記者陳心怡綜合報導

由於近期嘉南地區無明顯降雨,加上明年2月至4月反聖嬰現象持續,降雨可能偏少,臺灣缺水危機不斷升高,經濟部目前已規畫,在北中南各興建一座新水庫,分別是新北雙溪苗栗天花湖與臺南南化二(第二水庫),另外再加上全臺7座水庫「壩體加高」計劃,希望幫助臺灣抵抗大旱

經濟部表示,預計3座新水庫興建於新北雙溪、苗栗天花湖及臺南南化(第二水庫),建設完成後未來可分別日供12.6萬噸、26萬噸及17萬噸水量,目前除雙溪二階環評報告已完成,天花湖正進行生態補充調查,而南化二則尚在規畫當中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目前臺灣有95座水庫,總蓄容量達到29億噸,面對未來氣候變遷風險,以及區域用水增加之下,興建水庫有其必要,現在對於水庫原則就是維持與增加,有清淤也有蓋新水庫與加高增庫容

爲了解決庫容淤積減少,水利署規畫舊水庫「壩體加高」,現已經完成爲曾文水庫,可提供5500萬噸的蓄水量,每年供應1.1億噸的用水,再加上其他的水庫,像是南化、寶二石門後池鯉魚潭西勢牡丹等,預計完工後可多增加6000萬噸庫容,一年可多出1.2億噸用水。

至於新水庫何時完成,水利署表示,目前沒有確切時間表,但會與各界持續溝通,另外水庫清淤部分,則希望在民國120年,達到13座水庫能夠淤積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