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觀藝 有新意
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舞劇《李白》、國家大劇院八重奏音樂會、北京民族樂團元宵節音樂會……春節期間,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品類繁多。如今,各類文藝活動紛紛上網,與觀衆“雲上”相見。豐富的形式、繁多的內容,線上線下聯動成爲節日期間文化活動新特點。
晚會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形式,春節長假期間,文藝晚會紛紛“觸網”,同樣也營造出濃濃的過節氛圍。2021網絡春晚以“青春嘉年華”爲主題,聚焦網絡和青春,構成了融媒體時代一道別致的文化風景。在戲曲行業,不少戲曲從業者在發聲、化裝、戲曲故事等方面深入挖掘,主動擁抱變化,在網上探索與觀衆的互動方式,帶領更多人領略戲曲的魅力。
大學生陳明喜歡在線上觀看演出,他提道,“線上的演出,和現場的效果還是存在差異”。線上文藝,並不是簡單地將文藝活動搬到網上。對於製作方來說,線上文藝的內容要和線下的有所區別,要求線上內容更加精細準確。對於演職人員來說,網絡平臺對演員的妝發細節、表情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
爲此,各方都展開了探索。在技術上,國家大劇院首次嘗試用“8K+5G”技術直播音樂會,打開了向科技要動能、以科技促發展的藝術傳播新局面。目前,國家大劇院的線上系列演出獲得破億點擊量。
網絡春晚採用裸眼3D、AR效果,舞臺通過數控裝置實現不同的組合升降效果,並輔助燈光、大屏視覺語言,打造出豐富的空間感和新鮮度。現場還通過VR全景拍攝,讓網友能夠在播放終端自由調整觀看視角,與舞臺零距離互動。網絡春晚總製片人唐曉豔說,希望融合科技、潮流,利用技術手段,喚起不同年齡層的青春記憶。
此外,線上文藝運用各種技術設備,搖臂、航拍、紀錄片、戲中戲,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藝術魅力。突破劇場限制,也爲製作方帶來了發展新思路。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導演田晨表示,線上演出促進了製作方在技術、演出策劃包括傳播方式等方面的創新。
劇作家曹禺的戲劇《雷雨》,在兩個場景內集中展開了周魯兩家30年的恩怨情仇。由曹禺女兒萬方創作的戲劇《雷雨·後》則講述了在《雷雨》故事發生的10多年後,三位倖存下來老人的回憶。近日,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在全國巡演。除了線下演出,連臺戲《雷雨》《雷雨·後》還嘗試了網絡直播,吸引了82萬人次在線觀看。
製作人王可然說:“要想在線上較好複製現場效果,需要創作者加深對作品的理解,理解視頻傳播和舞臺傳播的差異,找到兩者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抓住舞臺藝術的核心,運用技術拓展劇場魅力。”
線上演出給文藝的呈現方式帶來了新的變化。而如何打造線上文藝品牌、開拓傳播渠道,成爲亟待解決的問題。爲此,業內人士建議,線上文藝可以配合線下演出計劃,培養線上商業化體系,打造品牌化線上文藝活動,建立交互式新興的文藝生態,探索文化技術融合體驗。
本報記者 王 珏